中國戲曲節2015︰目連戲系列之三
安徽祁門目連戲班
目連戲文化起源於民間生活風俗,戲曲節特地帶觀眾一睹民間戲曲活動原有的質樸風貌。安徽祁門縣栗木村和歷溪村的村民應邀暫緩農務,首次來港分享本只在村中祠堂得見的祖傳目連小戲。
祁門目連戲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最早組織班社演出的是祁門西鄉的栗木村。演出文本以明代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為源,各戲班傳承有自己的演出本。其戲文不避俚俗、深入淺出,廣用民間土語、諺語,反映平民百姓對目連戲道德教化內容的率真理解與演繹。音樂以鼓擊節,鑼鈸伴奏,不用管弦,上壽時則用嗩呐,唱腔保留滾唱、滾白,連唱帶白。祁門目連戲由鄉村祠堂、田野、林中小路到庵堂廟宇都可演出,演出時間一般與廟會、迎神、祭祀等活動配合,每逢夏曆閏年或遇天災人禍,村民也會以此消災納吉。這次演出的首折《跑猖》包含了傳統開場儀式「祭猖」,表現五猖出動,驅獸祈安的情景。祁門目連戲中的砌末、戲服以至穿戴、化妝均由村民一手包辦,在現今習慣觀賞專業演出的觀眾眼中,也許顯得原始和粗獷,然而正是此坦率直爽之氣,顯出一種城市價值觀外的情真意摰。
目連折子戲戲碼:《上壽》
傅相之子羅卜值新春之際,喚家奴打掃門庭,為受恩賜入官的父親母親上壽(即拜壽)。
《遣三等》
傅相樂善好施,齋僧齋道,僧道作法,遣出上、中、下三等之人與眾家觀看,並說明三等之人緣由前世修來。
《三殿》
劉氏被帶到閻王殿,對閻王訴說其三大苦,閻王被感動,放劉氏下殿。
《小放牛》
調皮的牧童牽著自己家的黑水牛吃別人家的麥子,牛卻不願吃麥,最後無解只得牽牛回家。
《顛倒顛》
傅家濟貧,叫化子聽聞上門唱顛倒顛(把事實顛倒來唱,勸人修行)得到傅羅卜獎賞。
《鬧會》
大化子勸和了在會緣橋上打鬧的眾化子,來到傅家,為傅家掌彩、讚頌,唱上一曲《十不親》,討得封賞,高興的回到廟中。
《一枝梅》
矮姥、瘋婆一對夫妻,到傅相家中唱孝順詞,得到傅家的救濟。
《苦竹林》
二十四位強盜洗劫了傅家財富,路經一片苦竹林。被盜傅家的一匹白馬,背上扛著金銀,突然不再前行,且開口說話,使眾多強盜深受感化。大王要求部下將員放下屠刀,向傅家請罪,以後要本分謀生。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