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出版

《感情用事:關於好戲量十年》

2012-12-01
簡介


「好戲量」——是一個戲團、是概念、是現象、是形容詞、是風風火火的熱門話題、是劇場傳奇、是青年參與的異數。在劇場、在天水圍社區、在旺角街頭、在六四集會、在七一遊行、在大學校園、在網絡討論區、在報章新聞、在警察檔案中,好戲量都是無處不在,或者說,是太無處不在了。正因太無處不在,容易引起人們的注視,亦因為他們「別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劇場取向、文化定位、宣傳策略、參與方式、操作模式,經常成為爭論的對象。由2001年成立至今,有關爭議像是沒有停止過。好戲量的爭議還會持續多久,沒有任何人知道答案。只是「好戲量爭議」仍是每個關心青年參與的人都該細讀的材料,無論讀後的感覺是心神戰慄,或掩卷嘆息,它都在說明一些本土青年社群的文化現象。



邵家臻和黃鈺螢把好戲量這個劇團放到今天香港社會價值面臨巨變的社會脈絡裡,再以理論作為參照。他們用訪談,用一個個青年人的面孔,把社會、理論和劇團的論述揉合。一班年輕人在街頭打拼、拋頭露面、埋身肉搏、開拓空間,重奪人民使用街道的權利。中國藝術家徐冰講過:「藝術沒有魔術,只有關懷。」這班年青人究竟得了什麼?失了什麼?且聽聽他們娓娓道來。這本書,有血有肉有汗有淚,主角個個面目清晰,性格鮮明,在邵家臻和黃鈺螢生動的文字下,他們通通曉飛。





本書特色: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系的邵家臻老師,正是運用這筆基金,與好戲量劇團合作,結合戲劇及社會工作理論,加強青年的情感參與能力,發揮情感治療的作用。透過工作坊等不同形式,既幫助劇團持續發展,更推動了本港的戲劇文化及藝術發展,令人見到一個充滿情感色彩與人文關懷的知識轉移。


製作/參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