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城市);》
創作背景:
科技發展引導著身體的不同感觀的能力傾向,人類行為被模擬化,模擬一切的虛實。感觀不斷被消費,身體的確實性要從向處而尋?
城市、記憶、慾望、符號、名字、死亡、天空…… 從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出發,看見與看不見的城牆與隙縫之間,肉身遊走虛擬的城市,以電腦程式語言書寫馬可勃羅的遊記。作品中,人處於像盒子般的空間(城市),在大小不一的盒子中穿梭,而連接大小盒子的是什麼呢?向文本提問、向身體提問、向新媒體提問、向Siri提問、向Google提問……
網站
www.onthewayson.com/project/in-visiblecities
《看,不見(城市);》首演於 i-舞蹈節 (香港) 2016 並為該節委約節目
《這就是》
作品受搖滾樂啟發,呈現在我們這個年紀,面對當下,面對世界最赤誠的態度,是一場以舞蹈方式對搖滾精神的闡述。舞台上將要發生的,或許正是過去或將來被拿掉的真實。
舞蹈以七零年代風格呈現,並運用了不同類型的舞蹈,包括現代舞,中國民間舞,街舞,爵士舞等元素融合搖滾音樂及三個男生的日常對話的語言空間。
網站
www.lide-movement.com
承蒙香港藝術節委約創作
《隅》
關係的可能性是什麼?
關係最終的追求是什麼?
《隅》改編自《太平山街71號》,該作品由香港藝術節委約及製作,於2017 香港藝術節之香港賽馬會當代舞蹈平台首演。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