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樂亦名「廣東音樂」,為香港本土傳統音樂文化,流傳於珠江三角洲一帶操粵語地區,是海內外華人地區以至全球最流行及最具影響力的地方樂種,2006年被列為國務院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6月入選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樂形成於清末,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是粵樂發展的高峰期,出現了不少名家名曲,也使香港成為粵樂發展的重要基地,而粵樂對粵語流行曲的發展亦有密切關係。大量粵樂經典作品至今亦家喻戶曉,為人們所喜愛。
呂文成是粵樂藝術的繼承者、道路的開拓者,精通高胡、二胡、小提琴、揚琴、木琴等樂器,為「四大天王」樂隊成員之一。呂氏三歲隨父到上海,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已蜚聲上海樂壇,並成功改革出「高胡」,成為粵樂最重要的代表性樂器。1932年來港定居,長期從事粵樂、粵曲唱片灌錄工作,數量多達二百七十餘張;其創作量亦驚人,一生寫過三百多首譜子,包括《平湖秋月》、《步步高》、《醒獅》等都是百聽不厭、膾炙人口的佳作。
粵韻流芳,在呂文成誕辰120周年之際,竹韻小集廣邀呂氏足跡遍及之港、穗、滬三地粵樂名家及新生代聚首香江舉行紀念音樂會,介紹這位粵樂一代宗師的成就和貢獻。由呂氏開創的「軟弓五架頭」,將由當今享負盛名的兩隊組合演出︰高胡大師余其偉創立的余其偉廣東音樂演奏組及粵樂新一代繼承者、余樂夫創立的南亭會粵樂小組,體驗粵樂藝術代代相傳。節目除百世流芳的粵樂經典,亦有近年跨越傳統與現代的「五架頭與樂隊」佳作,更委約星海音樂學院教師、著名青年作曲家陳思昂創作新曲世界首演,象徵粵樂創作生生不息。
節目:
《月滿紫荊》(委約作品,世界首演)、《齊破陣》、《平湖秋月》、《火樹銀花》、《娛樂昇平》、《銀河雙星》、《歲月流金》、《昭君怨》、《醒獅.步步高.驚濤》、《柳浪聞鶯》、《落花天》、《踏雨心晴》、《鳥投林》、《下山虎》、《思念》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