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要/留下一顆會呼吸/會變綠的籽子」,羅貴祥〈妳的科幻電影論文〉。
羅貴祥與楊秀卓均是自八十年代開始活躍的創作者。羅貴祥的文學,與楊秀卓的藝術,無論主題、形式彷彿相距甚遠。但是他們近年不約而同地,開始關注「自然」:2015年,80多名香港人到日本參加「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後,在香港設回顧展,楊秀卓也為此展覽創作了數件作品,例如《泥土、辛勞、果實》。而羅貴祥在新出版的散文集《非虛構作業》中,也有不少篇幅談及他對於「自然」、「農耕」的想法。為何一個藝術家和一個作家,會在創作主題上顯示出類近的興趣?兩人的觀點又與主流的農耕論調有何不同?藝術與文學,為香港留下了一顆怎樣的種子呢?
講者簡介:
查映嵐:藝術評論人,也寫書評、電影隨筆、訪談等。RTHK31「文學放得開」嘉賓主持;合著有《農人の野望:大地藝術祭與港日鄉城連結》。
林雪平:評論人。現時為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哲學碩士研究生,研究範圍包括「自然與文化」。文章散見於不同報刊。
*第一屆不貧窮藝術節X香港 詳情:www.aboutthreewoods.com
備註:
1. 購票觀眾將自動成為不貧窮藝術節之友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