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工作坊活動

當代舞蹈欣賞工作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客席講者
客席講者
2018-09-19 , 09-26 , 10-03 ( 7:30 PM )
HKD 50
2018-10-25 , 11-01 , 11-08 , 11-15
HKD 50
簡介

透過特別設計的互動環節及觀賞舞蹈演出片段,講者將引領參加者探索及討論現代舞及當代舞的特質。編創舞蹈看似簡單,但實在卻又很耐人尋味,很多時候建基於創作者的喜好,但這些喜好會隨著教育、個人閱歷及時代演變而造就了獨特的審美觀。現代舞及當代舞蹈作品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的林林總總,包羅萬象。是次工作坊要為舞蹈解碼,從創作的源頭開始,窺探這個看似簡單的舞蹈創作過程,編舞家是如何整理複雜的思緖,讓作品呈現於觀眾眼前,以及舞蹈編創作背後的理念與構思。參加者一方面為入場觀賞作品前作準備,在詮釋作品的技巧上有一點點掌握,更從中找到作品對每位觀眾獨有的意義,解除對現代舞及當代舞一點點的迷思。


第一節 「舞蹈新鮮人」系列:陳曉玲《Lördagsgodis》、莫嫣《Moha》 (19.9.2018)
客席講者:陳曉玲:莫嫣

被糖衣包裹著的記憶會是怎樣的?是甜?是酸?是苦?還是辣?誰又能肯定記憶裡的東西是真還是假。編舞陳曉玲以瑞典的傳統Lördagsgodis –「星期六糖果日」為題引發出被糖衣包裹著的記憶的一連串想像。而另一位編舞家莫嫣則從梵文 Moha - 「癡」 出發,她又如何領悟中那無明與無知及因此而起的種種糾纏不清的情緒。


第二節 韋恩‧麥奎格 (英國)、Jamie xx (英國)及奧拉弗‧艾里亞森(冰島/丹麥)《幻之森》(26.9.2018)
Tree of Codes by Wayne McGregor(UK), Jamie xx(UK) and Olafur Eliasson (Iceland/Denmark)

以作家莊拿芬‧福爾(Jonathan Safran Foer)同名著作《幻之森》(Tree of Codes) 為題,是次編舞家韋恩‧麥奎格(Wayne McGregor)更邀來音樂家Jamie xx及視覺藝術家奧拉弗‧艾里亞森(Olafur Eliasson)的合作。且讓觀眾從一個多元的角度,窺探一下編舞家是如何把身體的藝術糅合文學、視覺藝術及音樂等元素來填滿75分鐘的時間與空間。


第三節 「續‧舞」系列:盤彥燊《無題‧弎》 (3.10.2018)
客席講者:盤彥燊

對編舞家盤彥燊而言,生活與創作兩者無法隔離進行,而是接受生命的起伏與無常,回應生活的有機性時,把那內化了的覺知帶到作品的創作過程中。也許舞蹈就是對生活的回應,也許生活就是舞蹈。「無題」系列緣起於2010年的夏天,是編舞與畫家劉文濤在北京的畫室共同工作的生活經驗。8年的生活累積後,《無題‧弎》又是怎樣回應著生命的點滴呢?


第四節 奧里‧康坤拉(法國/老撾)及皮歇‧克朗淳 (泰國)《碰上碰》 (25.10.2018)
Negotiation by Olé Khamchanla (France/Laos) & Pichet Klunchun (Thailand)

傳統與現代,是對立?是共融?還是互補的關係?今次由兩位大師帶來《碰上碰》這個現代作品,一位來自泰國的「箜舞」大師皮歇‧克朗淳(Pichet Klunchun),另一位是法藉老撾裔的Hip Hop舞者奧里‧康坤拉(Olé Khamchanla),兩位大師走在一起會磨擦出怎麼樣的火花?他們又如何平衡那傳統與現代的微妙關係?


第五節 舞宅之人(愛爾蘭)《癲鵝湖》(1.11.2018)
Swan Lake / Loch na hEala by Teaċ Daṁsa (Ireland)

沒有優雅的天鵝,也不要期待柴可夫斯基的悅耳音樂。編舞家米高‧基謹杜蘭(Michael Keegan-Dolan)從新解構《天鵝湖》,為它注入新的意義。到底他將如何提升一個淒美、動人又富詩意的傳統作品?而他的「癲」又會是癲成怎様?如何令當下觀眾有所共鳴?


第六節 馮樂恒《成長點點點》 (8.11.2018)
客席講者:馮樂恒

「小時候」可能是我們的集體回憶,可能是一個久違的故事,可能是腦海裡突然閃過的蹤影……不管你的成長如何,編舞家將會帶我們乘上時空穿梭機在劇場外遊走,悄悄地細説成長的故事。


第七節 小龍鳯舞蹈劇場《愛未》 (15.11.2018)
客席講者:許俊傑

輾輾轉轉又走回來,近在咫尺的東西,有時卻又感覺那麼遙遠。男男女女尋尋覓覓,到底是尋找剎那的溫馨,還是那永恆的承諾? 編舞家將以舞蹈劇場的形式探討 「家」的意義。

 

*粵語主講
*不設劃位
*每節講座長約兩小時,不設中場休息。

製作/參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