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雅鈉

生於香港,何雅鈉以鋼琴家、作曲家、練唱指導、歌劇演員和指揮等多個身份活躍於音樂界。她現為法國Du Vert a L'infini音樂節、英國 Syntropy States, RMN Classical 和美國蒙彼利埃藝術中心古典獨奏會系列的藝術家。何氏在香港浸會大學取得音樂文學士(榮譽)學位後,以優異成績於英國皇家伯明翰音樂學院獲得鋼琴演奏音樂碩士學位及該學院最高級的演奏家專業文憑。何氏在學習期間獲得多個獎學金,包括皇家伯明翰音樂學院國際學生獎學金、學院信託獎、學院協會獎、哈羅德基金獎、馬爾科姆•約翰•布洛克紀念信託獎和香港政府才藝發展獎學金等。

何氏曾獲得多個本地和國際鋼琴比賽的首獎,當中包括巴黎貝朗國際音樂比賽、莫斯科國際音樂比賽、加拿大魁北克國際音樂比賽、美國蒙彼利埃藝術中心古典獨奏比賽、德國歐米勒國際鋼琴公開賽、舒曼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五屆專業鋼琴國際鋼琴比賽和威爾斯阿伯加文尼藝術節等。作為一名活躍的鋼琴家,她曾在不同地方舉行獨奏會,並在各個音樂會中擔任鋼琴獨奏,包括亞洲和歐洲的主要音樂會場地,如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伯明翰市政廳、羅馬音樂公園禮堂和香港大會堂等。此外,何氏亦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鋼琴伴奏,她曾擔任密德蘭歌劇團、新星歌劇團、威爾斯國家歌劇院和美聲匯的練唱指導。

何氏曾於不同音樂會上擔任女高音獨唱,包括與香港浸會大學合唱團合作演出布烈頓的《頌歌典禮》和屢次獲邀於英國拉格比聖安德魯教堂之午間演奏會系列中表演。何氏熱愛歌劇,曾演出的角色包括非凡美樂製作的唐尼采蒂《愛情靈藥》的珍娜達、比才《卡門》的弗拉絲姬塔和普契尼《修女安潔莉卡》的俗世修女、英國倫敦愉快交響樂團製作的普契尼《強尼•史基基》的小蓋拉爾和盒子歌劇團製作的威爾第《馬克白》的幽靈等,其他參演的歌劇涵蓋巴洛克時期到現代,包括莫扎特、美聲時期及真實主義等不同風格的作品。何氏曾於多個音樂節的聲樂比賽中奪冠,包括霍姆弗斯音樂節、紐卡斯爾安德萊姆音樂節、利明頓溫泉音樂節、朗威爾格林與金斯伍德表演藝術節、布里斯托音樂節、貝辛斯托克音樂藝術節、庫爾斯頓和普利音樂節、格蘭瑟姆音樂節和東格林斯特德音樂藝術節等。何氏的作品涵蓋器樂獨奏、聲樂、室樂和歌劇作品,於世界各地首演,包括:弦樂四重奏《行林者》(香港電台「音樂新一代」) 、合唱作品《無限閃耀的天堂》(倫敦奧里亞娜合唱團) 、歌劇《如來與大聖》、《江流兒》和《剛鬣》( Tête à Tête 當代歌劇節 ) 、音樂短片「It Gets Lighter From Here」( 伯明翰歌劇公司 ) 及低音長笛獨奏《費多拉帽》(「十五分鐘成名」) 等。她的鋼琴曲《概念》及電聲作品《美杜莎》分別被收錄在RMN Classical專輯中,並於商店和多媒體平台上發行。去年,她的聲音藝術作品《密碼》被英國Cities andMemory、德國 HIFMB 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和 AWI 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揀選並收錄於《PolarSounds》專輯内,以探討通過藝術可以理解和重新詮釋極地海洋的多種方式;她的聲音藝術作品《動態清零》於盧森堡、美國和蘇格蘭廣播,並於香港及英國的多個藝術展覽中展出。最近,何氏與Syntropy States的其他藝術家合作,以透過藝術、音樂、呼吸和放鬆來促進社會健康為目標創作新作品。

 

資料來源: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活動推介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