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近年喜歡到日本旅遊為「返鄉下」,到底他們了解這個「家鄉」的文化歷史嗎?
「去日本旅行的人」,粗略來說,有兩個類型:
一.積極吃喝玩樂,吃日本料理、遊名勝景點、買藥妝精品
二.發思古之幽情,到處去不同寺院、庭園參觀,感受文明之美
爆買爆食的一類遊客,通常把注意力放在那裏有抵食和牛、壽司,甚少理會甚麽文化歷史;而號稱尋訪日本古蹟的人,卻又以為那些古蹟乃是永恆的死物,幻想現在的日本人,會像千百年前的祖先一樣對待他們的古蹟。
東京與京都,充滿著日本文化的城市。著名日本現代作家川端康成(《美麗與哀愁》)與三島由紀夫(《金閣寺》),都有以京都的古蹟為其作品的主角,但他們並不是寫遊記,客觀描敍古蹟,反而,在他們的著作中,古蹟充滿了深厚涵義,成為了小説人物要與之對話、掙扎、對抗甚至毀滅的對象,亦如此,古蹟也才得到了新的生命。
今次的座談會,我們會站在日本現代作家的觀點,看他們如何在其身處的歷史時空,重新詮釋那些是他們的根本文化的泉源,即那已屹立在京都千百年的古蹟。脫離庸俗的旅游方式/日本傳統文化的一貫迷思,深入透過上述兩本小說,從不斷在轉變的文化角度,去經驗京都,從而理解正在不斷轉變的日本文化。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