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藝能發展資助計劃,本團在2017年及2019年先後舉辦了首兩屆紀錄劇場節,包括考察、讀劇、大師班、研討會、演出及出版等,引起本地、以至全球關注。
「社會的戲劇:第三屆紀錄劇場節」八月期間將透過華文紀錄劇場展演、研討會及放映會等活動,從不同角度入手,探索紀錄劇場這種獨特的形式。希望匯聚交流華文地區的經驗,探索紀錄劇場如何在華文地區落戶發展。
戲劇與社會關係緊密,紀錄劇場更加是緊扣社會的戲劇類型。當社會發生戲劇性事件,以紀錄劇場回應是其中一種適切的方式。過去幾年,香港社會歷經變化,而本團致力推廣的紀錄劇場漸被受落,或許香港觀眾與藝術家都希望以戲劇回應社會的情況;反過來說,通過別人的紀錄劇場,我們可以窺探另一個社會的狀況。不同社會自然產生不同的戲劇,即使同是華文地區的台灣、內地、澳門、新加坡等,也因應大家各自的社會狀況,紀錄劇場的發展也有所不同。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兼顧中外,是香港這國際城市一直引以為傲的特色,因此我們這一屆紀錄劇場節將以「社會的戲劇」為題,繼續以紀錄劇場為媒介,切入本地社會,認識其他華文地區、以至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
更多資料詳見:https://www.docutheatrefest.hk/
【社會的戲劇:第三屆紀錄劇場節】華文紀錄劇場展演《FW:家的妄想》
「回不去的地方都是故鄉」
阮劇團在2015年紀錄劇場製作《家的妄想》,由紀錄片導演莊益增的一系列攝影作品
出發,《FW: 家的妄想》延續《家的妄想》時創作的所面對的關於劇場虛實的誘惑與
疑問,並紀錄了從2015年迄今,阮劇團發展的歷程。這個來自台灣嘉義的劇團如何離
家,如何走過台灣的大劇院後,決定2023年要踏上回家的路。
國語及臺語演出,節目時長約一小時,不設中場休息。
第三屆紀錄劇場節開幕節目《同行尋光》於2021年首次演出,大獲好評:
「將一個艱深而複雜的概念,深入淺出,層次分明地舖陳,道出社工的核心價值及面對的挑戰。」
社會工作者站在社會最前線,每天面對社會不同階層,這次將以他們的目光來檢視香港社會與社會工作的關係與發展,期望為同行的香港人提燈引路。近年香港社會變化,無論是制度,或者工作環境,社會工作者都面對重重挑戰。
以放映方式重溫《同行尋光》,重回走訪不同年代與背景的社會工作者的當下,聆聽他們的心聲與故事,理解他們如何處理自身、服務使用者及社會的種種問題,期望與他們並肩同行,尋找心中那明滅不定、卻始終如初的一點光。
華文地區近年開始見到紀錄劇場的踪影,本港以外,台灣、北京、上海、澳門、新加坡等地都有不同的創作。透過舉辦一次為期三天的研討會,邀請這些地方的創作人及學者聚首一堂,共同探討紀錄劇場如何在華文地區落戶發展。
【社會的戲劇:第三屆紀錄劇場節】華文紀錄劇場展演《離下班還早──車衣記》
給曾經的車衣女工們──即使不在,我仍記得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製衣業是澳門的經濟支柱之一,大大小小的製衣廠散佈各區,吸納大量勞動力,當中以女性為主。到八十年代中後期,製衣業開始式微,博彩業一枝獨秀。
是次演出將以紀錄劇場形式進行,呈現製衣業工人的點點滴滴及其勞動生命歷程,從這一代的回溯中,探問今天的生活、今天的城市。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