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放映講座

影評人之選2024—生死之間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24-06-01 ~ 06-30
HKD 75
2024-06-01 ~ 06-30
HKD 85
簡介

人生在世,離不開生與死,其中可能聯繫到社會現實問題、哲學問題、宗教問題等等。電影從來不缺乏死亡,戰爭片中一個鏡頭,無數士兵應聲倒下;災難片和超級英雄片,往往建基於許多人喪生,但我們在是次「影評人之選」要看的,不是千軍萬馬,兵來將擋,也不必然是刀光劍影,子彈橫飛,而是電影呈現的處境,以至背後複雜的思索。

生死從來是電影的關鍵課題,恐懼、遺憾、哀悼、存在、超越、犧牲,都是人類生存及電影一再面對的永恆主題,有感於不少電影愛好者,無懼沉重題旨,也有哲理探討的興趣。我們選映的八部佳作,都有視野和深度,也當然有大師的經典名作,再作回顧。

《詩人之血》(1932)是尚高克多的超現實前衛電影,帶來無窮想像,穿越生死界限。積奇里頓的《古堡魅影》(1961)改編自亨利詹姆斯小說《碧廬冤孽》,在這部英式歌德電影中,狄波拉嘉飾演的家庭教師,發現附身鬼魂。《綠房》(1978)同樣取材自亨利詹姆斯 ,杜魯福自編自導自演,呈現了不休的執着。《再生號》(2009)是韋家輝又一出奇力作,帶出「愛讓已死的靈魂在思念中再生」的命題。同樣事關創作,米高雷福的《事先張揚的求愛事件》(1994),借智利詩人聶魯達和郵差的交流,細緻刻畫出突破國界、社會背景、生死的深厚情誼。本次「影評人之選」還有三部大師的經典,德萊葉的《聖女貞德》(1928)以十五世紀法國戰爭女英雄的審判,展現無畏無懼的堅定信仰。從黑澤明的《活人的記錄》(1955),我們回望冷戰時期核戰危機下的精神惶恐。面對人類毀滅的末日危機,塔可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電影《犧牲》(1986),重提犧牲和獻身行為的必要。

生死是大哉問,何妨從電影開始未竟的探索?

鄭政恆

製作/參與人員
購票/報名
優惠全日制學生、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及看護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可獲半價優惠。
綜緩受惠人士優惠票數量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優惠票持有人士入場時,必須出示可以證明身份或年齡的有效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