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程HKAC

社會脈絡下的社區藝術參與概覽 — 如何與非政府組織及社會機構策劃社區藝術工作坊/展覽香港藝術中心

2025-04-16 ~ 05-21 ( 7:00 PM ~ 9:30 PM ) ( 逢星期三,共6堂 )
HKD 3290
立即報名
簡介

隨著社會環境日益複雜,視覺藝術加上社區參與,漸成為促進對話、理解和變革的重要途徑。這個課程專為希望利用社區藝術的變革力量之藝術家、教職員和藝術從業者而設,尤其是與非政府組織(NGOs)和社會機構合作的專業人士。課程旨在讓參加者掌握相關技能,以策劃具有社會影響力的視覺藝術工作坊和展覽,應對新舊社會議題,共同建立多元社區。

課程中,參加者將一起探討藝術作為社會參與工具的框架,並研究藝術家與社區組織成功合作的案例。課程強調這些工作坊所處的獨特社會脈絡之重要性,以確保藝術實踐具有文化相關性,並能滿足當地用家的需求。

課程將提供設計工作坊和社區參與的實用策略,以提升創意、合作和批判思維。參加者更學習如何創建共融環境以鼓勵自我表達,並能透過藝術探索自己的身份認同。兩位導師是藝術與社會跨界的專業關鍵人物,示範藝術家和藝術管理者如何啟發和引領社會參與計劃,曾深度參與的公共項目/展覽,如:樂施會的《勞力是…… #窮得只剩份工 視覺藝術展》(在職貧窮)、 香港小童群益會的《賽馬會「藝術有SENse」》(特殊教育需要兒童與藝術)、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的《賽馬會「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長者藝術)、國際培幼會的《兒童留聲台——孩子發辦》(兒童權利)以及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資助的《見㠀——年青教學藝術家培訓計劃》。

參加者將了解當前的社會環境,同時向專業人士學習,汲取他們在實施計劃框架方面的實踐經驗。這些計劃不僅增強藝術表達,亦能促進社會意識和社區建設。一同參與課程,利用藝術表達的潛力來應對社會挑戰,促進社區的韌性。

課程內容*:

第一課:藝術與社會參與入門(方韻芝、莊國棟)
- 當前社會中視覺藝術的角色
- 理解資助者/社區/受益者的需求
- 為項目定義目標和目的
- 歷史脈絡:藝術運動與社會變革
- 「藝術」能否作為動詞?— 參與理論
- 案例研究:成功的社區藝術項目

第二課:理解社區(方韻芝)
- 資料搜集:關於社區需求和興趣
- 辨識目標群體
- ABCD —資產為本的社區發展
- 在社區內建立共融和互信
- 面對多元受眾的藝術與創作媒介應用

第三課:社區藝術的實用技術(方韻芝)
- 以本地案例概述各種藝術形式
- 鼓勵創造力和自我表達的技術
- 藝術實踐中文化上的敏銳度性和包容性
- 藝術製作中的安全性和通達考慮

第四課:與非政府組織和服務機構合作(莊國棟)
- 建立夥伴關係:識別潛在合作者
- 理解合作夥伴機構的使命、目標和潛在動機
- 社區藝術/參與實踐中的倫理考慮
- 項目資金和資源分配
- 案例研究:賽馬會「藝術有SENse」(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藝術)

第五課:設計工作坊/參與(方韻芝)
- 工作坊設計的原則:結構和流程
- 選擇適當的藝術媒介和技術
- 將社會主題融入藝術實踐
- 創造包容和相互支持的環境

第六課:評估影響和可持續性(方韻芝、莊國棟)
- 為項目評估社會影響力的方法
- 向持分者和資助者報告結果
- 藝術與社會參與的趨勢
- 課程反思:職業規劃和行業發展

*課程內容可能會根據教學進度及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授課語言:廣東話 輔以英語
程度:初級
年齡:16歲或以上

製作/參與人員
購票/報名
優惠95 折優惠
• 香港藝術學院校友* • 香港藝術中心現任藝術大使
*在過去三年內修畢學院頒授學歷課程的畢業生;或在過去三年內曾報讀短期課程達三次或以上(根據每個課程的開始日期)的學員

9 折優惠
• 香港藝術中心會員 • 香港長者咭持有人• 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現任會員

專屬 8 折優惠
• 香港藝術學院學歷頒授課程在學學生
查詢電郵:shortcourses@hkac.org.hk
電話:2582 0200
立即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