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薩畫廊欣然呈獻駐上海藝術家王欣於畫廊舉辦的第四次個展,「靈光遺產計劃」(Soul Light Legacy Plan),展覽設想自身為虛擬服務機構,提供人類垂涎萬代之想望——永生。是次沉浸式展覽展出了一系列相互關聯的雕塑、多媒體和互動裝置,儼如一個展示稀奇未有、透過前衛科技保存人類精神意識的設備陳列室。「靈光遺產計劃」將於 3 月 22 日開幕,展期至 5 月 17 日。
步入畫廊,觀者便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不確定的環境之中,令人同時聯想起靈性相關場所與尖端科技設備的陳列室。任何訪客只需於前台辦理登記手續,並在服務機構的官方網站註冊帳號,即成為是次計劃的參與者。於畫廊空間的不同區域中,各式各樣的裝置與多媒體作品構成一連串奇特的站點,每站都代表著服務據稱作為保存程序中的一個階段或步驟。藝術作品將有機與自然並置冰冷和機械,建構出一種未來主義式的敘述,其中,人類潛意識可被複製並儲存至數位複本之中,並聲稱將轉化為參與者之精神遺產。
機構要求參觀者執行掃描書籍或冥想等實體任務,並提出一種標準儀式,將個人的觸覺和感官經驗轉換並編碼為演算法資料。當人們持續與這所虛擬機構裡的裝置互動,便不難發現其中呈現為人類或靈性的物件與程序中,人工化的重音愈發明顯,令人不禁質疑自身使用這項服務的同時,可會懵然不知地陷入某種不可挽回的數位焦慮與智能危機中。
於藝術家而言,「靈光遺產計劃」的使命及其商業可行性,若非建基於人類對永生的渴望,則建基於對死後被遺忘之恐懼。王欣以科技發展作為幌子,將靈性與遺產包裝成奢侈服務,使人類的根本特質因素化與商品化,藉此建立一個虛誇過甚卻引人深思的聲明。再者,展覽更預判了在未來,人們將為了換取對存在的重申肯定以及未來的承諾,而不顧任何潛在的另有所圖,自願地把私密資訊甚或潛意識想法獻給科技。藝術家精心打造出企業外衣,運用科技術語加以遮掩,並穿上身心靈舒緩的美學服飾,不僅指向數位時代的藝術誘惑,更進而詰問當代科技誘惑所孕育的社會溫順與安逸。
更多詳情:https://desarthe.com/zh-hant/exhibitions/Soul Light Legacy Plan/press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