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文化展覽活動免費

「八八相乘:神話與藝術的敘述、系列、系統」展覽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簡介

中國古物紋飾內容豐富,當我們欣賞時,往往會被那些複雜的裝飾、絕妙的的符號和豐富的意涵所震撼。蝙蝠寓意好運多福;松樹則因其堅韌不拔而象徵福壽綿長。又如我們許多人都能夠迅速辨認八仙,但要單憑外表記住他們各自的名字和個性卻帶點困難。雖然這些作品所講述的故事和隱藏的秘密已不再廣為人知,但我們從中仍然能夠感受到它們背後蘊含著的深層意義。

在神話學和本次展覽中,數字「八」扮演著關鍵角色。數字「8」的對稱造形象徵著無盡的循環、能量的恆常流動、平衡、和諧與無限。在粵語文化中,「8」的諧音是「發」,代表財富;而在基督教的數字象徵體系中,它則意味著新的開始與復活。此外,「8」亦見於斐波那契數列中,因此在自然界中也隨處可見它的蹤影。「8」字在亞洲藝術文化中尤其常見,例如︰《易經》的八卦、道教的八仙及佛教的八寳。這些相互關聯的元素通常透過連串的敘事形式描述,並以成雙的圖案、故事人物或場景、風景、植物、花卉、動物、裝飾品和符號等,以八個為一組呈現。

這次展覽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的館藏中甄選了幾件由八個部分組成的藏品,以說明和展示中國藝術和工藝中系列敘事的多元性和豐富性。除了敘事結構外,這些由八個部分組成的物件也可被視為述事的主軸。它們參照神話的宏觀世界,構建出自身充滿細節的小宇宙,從而形成一個不斷相互參照的關係網絡。

在香港藝術家邱榮豐(1990年)和何居怡(1975年)、韓國藝術家柳熙(유희)(1967年)、瑞士藝術家Adrian FALKNER(1979年),以及德國藝術家Klaus MERKEL(1953年)和Arvid BOECKER(1964年)的當代藝術作品中,均靈巧地展現了個人與整體的互動。這場互動,透過他們作品的形態與色彩、疏離與操控,及以自我指涉與藝術對談呈現給大家欣賞。

六位當代藝術家與傳統應用藝術作品並置,表明了系列與系統性的敘事至今仍被用作藝術家創作的方向。「系統性」在此指的是個別藝術作品在體系中與不同元素的互相關聯。作品中個別符號與整體藝術語言之間的互動,就如我們看到當代藝術與傳統工藝之間的關係。兩者相輔相成,互相啟發,誠邀各位觀眾探索當中隱藏的意義與更深層次的聯繫。

 

更多詳情:https://umag.hku.hk/tc/exhibition/8-times-8-stories-series-systems-in-mythology-and-art/

製作/參與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