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庵遇〉中唱段與唸白的相互關係
眾所周知,不少粵劇的舞台版與唱片版頗有出入。亦有原舞台版未有的唱段在唱片版流傳後,被舞台版吸納的例子,二者互動不絕。
過去演出〈庵遇〉,每排演到〈雪中燕〉之後長平的一段〈反線二王〉 (娛樂唱片版及今流行舞台版),演員與樂手屢感音樂及戲劇上之兀突。遂回顧唐滌生開山時的《帝女花》劇本,此段原為唸白,蓋因一九六一年灌錄唱片時由葉紹德改寫為唱段。 這次演出將還原唐氏以唸白表達的處理,以討論唱段與唸白二者在音樂上及戲劇上的相互關係。
粵語的音樂藝術:南音與粵劇
講者﹕余少華 (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副教授)
個人一向把香港的粵劇放在包容粵曲、粵謳、南音、木魚、龍舟、板眼、鹹水歌、電影歌曲、廣告歌、電視劇主題曲、粵語流行曲的歷史及文化視角去探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各電台廣播的粵曲、潮曲、京曲,及杜煥瞽師在香港電台每日演唱了十五年的南音 (1955-1970),實為香港的「流行音樂」。在未有唱片及電台廣播的日子,上述的傳統說唱曲藝,均曾經為香港的「流行音樂」。香港電台於七十年代初停止廣播南音,這種曾經「流行」的傳統粵語曲藝遂在香港大氣電波中絕響。
今日在大眾傳播媒體中少聞的粵南音,其實與粵劇、粵曲唇齒相依,其絕跡於茶樓酒館後仍苟存於粵劇、粵曲中,實因三者均承傳著、並要面對,以粵語作為其音樂表達語言的傳統,與流行曲所要解決的問題並無兩樣。誠然,南音與粵劇俱為粵語的音樂藝術。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