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是一種能給人氣勢如虹感覺的偉大歌唱藝術、能給人無窮美感和難以言喻特殊感覺的偉大音樂。歌劇是一門複雜的綜合藝術,當中包括音樂因素、文學詩詞因素(台詞)、戲劇因素(戲劇構成、演技)、美術因素(舞台、燈光、服裝設計)和舞蹈因素。因素多,難度大,欣賞興趣亦被刺激得大大提升,但如何欣賞卻是大問題!
本系列共九場歌劇講座,是講者繼二○一三年年中大受歡迎的「巨人威爾第 歌劇五巨篇」講座後,繼續結合講者長期觀賞歌劇的心得,並總結出一套「6S」歌劇入門欣賞法,本系列藉着意大利的浦契尼、法國的古諾及比才、奧地利的莫扎特和德國的華格納之創作,選出九部不同愛情主題的經典歌劇,進而分享如何掌握及享受歌劇此一偉大藝術的竅門。每場講座都會播放相關歌劇的錄像,以求能增加及加深觀眾對歌劇的觀賞趣味及印象。
1月29日 詩人之愛
浦契尼 (Puccini 1858-1924) 《波希米亞生涯》(La Bohème)
威爾第以後,十九世紀末,意大利歌劇傾向寫實性,浦契尼便成為承傳着意大利偉大歌劇傳統的作曲家。他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巴黎一群潦倒的文化人、藝術家為題材,創作了《波希米亞生涯》。劇本中,儘管詩人羅多夫(Rodolfo)和咪咪(Mimi)的愛情以悲劇終結,但在浦契尼動人的音樂「渲染」下,那種窮風流,餓快活的生活形態,仍成為很多人對浪漫的嚮往……
2月5日 不渝之愛
浦契尼 (Puccini 1858-1924)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蝴蝶夫人》很可能是在亞洲地區演出次數最多的西方歌劇。這除了女主角蝴蝶(Butterfly)很適合由東方的女高音擔演外;更因劇本以日本作為故事背景,為觀眾帶來各種迷人的解讀。蝴蝶對愛情至死不渝的專一,在浦契尼的「異國風情」音樂下,突出了文化差異帶來的悲劇力量。
2月12日 逾仇之愛
古諾 (Gounod 1818-1893)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éo et Juliette)
莎士比亞不朽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是無數藝術家創作的泉源,更衍生出各種各樣的「藝術產品」。法國著名作曲家古諾所創作的五幕經典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不僅完全遵循莎士比亞原著的故事情節,甚至用上了原劇的台詞,既保留了原劇兩個戀人面對雙方家族因世仇所產生的強烈戲劇性矛盾,更在古諾優美動人的音樂下,突顯出超越仇恨的愛情的偉大。
2月19日 不羈之愛
比才 (Bizet 1838-1875) 《卡門》(Carmen)
歌劇《卡門》第一幕,煙廠女工卡門(Carmen)挑逗騎兵隊長唐荷西(Don José)唱出的詠嘆調《愛情是一隻倔強的小鳥》(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又名《哈巴涅拉舞曲》(Habanera)),採用了西班牙的舞曲節奏,熱情地展現卡門的野性、大膽和倔強的個性。由此亦展開一個不羈的愛情故事。然而,當年首演時卻遭到觀眾和評論人無比冷漠的對待,現今歌劇《卡門》不僅是法國歌劇史上最具劃時代意義的作品、最為人熟知的法國歌劇,更可能是最多歌曲為人熟悉和被改作各種版本的歌劇。
2月26日 花心之愛
莫扎特 (Mozart 1756-1791) 《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
為打破原作戲劇《費加羅的婚禮》在維也納被禁演的命運,莫扎特將其寫成意大利風格喜歌劇(Comic Opera)的《費加羅的婚禮》。故事情節滿是調情、偷情、幽會、私生子,部分歌詞更具語帶相關的猥褻內容,但在維也納首演後即大受歡迎。四年後由意大利文譯成的德文版本亦面世。劇中尖銳的諷刺喜劇味道,在莫扎特靈巧俏皮的音樂下,讓該劇在過去兩百多年來一直名列於莫扎特經常演出的歌劇名單中。
3月12日 荒誕之愛
莫扎特 (Mozart 1756-1791) 《魔笛》(Die Zauberflöte)
《魔笛》是莫扎特最為人熟悉的歌劇,但這卻是集「歌唱劇」(Singspiel)大成的作品,當中混雜了維也納風格民謠、意大利喜歌劇音調和正歌劇風格,及德國風格的歌曲,是一齣難以分類的多樣化歌劇作品。這部歌劇的內容情節,堪稱荒誕無稽,就一如莫扎特將眾多不同的音樂用在該部歌劇中一樣。然而,不同風格的音樂卻能在莫扎特的筆下巧妙無比及協調地融合在一起,讓人忘記了看似全無意義的劇情內容。至今《魔笛》仍是莫扎特歌劇中其中一部最受觀眾歡迎的作品。
3月19日 天鵝愛情
華格納 (Wagner 1813-1883) 《羅恩格林》(Lohengrin)
被認為是歌劇革命者的華格納,從德國歌劇自意大利歌劇的「陰影」中徹底擺脫出來,將音樂、戲劇、燈光、服裝,甚至哲學、壯觀場面等眾多不同因素,結合成為一個完整而龐大統一體 —「整體藝術」,並自稱之為「音樂戲劇」(Music Drama)。不過,他的力作《羅恩格林》當年在威瑪仍未演出,便已被人冷嘲熱笑,但因李斯特親自執棒指揮,卻讓該劇的公演成為大事,而劇中「天鵝騎士」的愛情及無比動聽的《婚禮合唱曲》,更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華格納的歌劇改革運動,自《羅恩格林》首演之日才開始,首次獲得有力的支持掌聲!
3月26日 黃金愛情
華格納 (Wagner 1813-1883) 《萊茵的黃金》(Das Rheingold)
華格納按着他的「音樂戲劇」(Music Drama)理念創作的《尼貝隆根的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由四部歌劇組成,分四個晚上演出,人物角色多達三十位,情節錯綜複雜。前夕劇《萊茵的黃金》的角色便有上天、人間、下地、水中各種族類。劇中拋棄愛情,換取黃金與權力,成為主要情節,然而無論是神是人,都在此中迷失了。且讓大家拿着「6S」金鎖匙,從《萊茵的黃金》開始,進入《指環》世界,探索這套史詩級巨作及尋找其讓無數華格納樂迷變成樂痴的魔力所在。
4月2日 聖杯愛情
華格納 (Wagner 1813-1883) 《帕西法爾》(Parsifal)
華格納絕筆音樂戲劇《帕西法爾》的內容及精神是華格納過往的歌劇中所沒有的,他將晚年的哲學觀和宗教觀融入到西方古代傳說「守護聖杯的聖餐」和「神聖星期五的奇蹟」等,並以此作為故事基礎,既富有基督教精神,又有佛教的涅槃精神和東方的厭世思想、輪迴說及崇拜動物等印度思想。劇中讚揚了「聖杯之王」帕西法爾,又塑造了雙重性格的寓言式女性—帶有妖魔性的孔德麗(Kundry),兩人的微妙情感,尤堪咀嚼。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