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個人資料
姓 名:梁醒波(1908-1981)
原 名:梁侍海、梁廣才[註1]
性 別:男
籍 貫:南海
出生地:新加坡
學 歷:小學
( 二) 演藝資料
師 承:鬼馬流、大膽根
入行年份:1925
專 業:演員
行 當:生、丑
簡介:
父親是星洲著名武生梁悅( 聲架悅),姐姐則是紅伶花旗金。十七歲開始
學戲,隨鬼馬流( 丑生) 及大膽根( 六分) 習藝,同年於馬來西亞文冬
正式登台,在《高平關取級》一劇趯手下;後於吉隆坡參與「普長春班」,
由拉扯漸漸升任為二、三線演員,約十九歲獲擢升為正印小武,後任文
武生,擅演馬師曾戲寶,並享星洲「四大天王」之美譽[註2] 。
1939 年,受邀赴香港加入馬師曾的「太平劇團」,演出多齣馬師曾名劇。
1941 年改投「寶鼎劇團」,後因戰亂逃難至澳門,與譚蘭卿劉克宣等組
織「新太平劇團」,及後於廣州灣及廣西一帶演出。抗戰勝利後,返穗
先後組織「海龍劇團」( 與馮鏡華、芳艷芬合作) 及「花錦繡( 健美) 劇團」
( 亦稱「六肥班」,與譚蘭卿、少新權等合作)。因體型漸胖,1949 年返
港參與「新世界劇團」( 袁一飛主理) 時,開始擔演丑生,並大獲好評。
1952 年於《娛樂之音》主辦之「梨園三王」選舉(1951 年度) 中榮膺「丑
生王」[註3] ,藝術造詣獲得肯定。歷年曾參與的大型戲班不計其數,包括「大
好彩」、「新艷陽」、「非凡響」、「錦添花」、「大龍鳳」、「大四喜」、
「五王」、「大中華」、「碧雲天」、「鳳求凰」、「鴻運」、「英寶」、「祝
華年」、「麗聲」、「仙鳳鳴」、「慶紅佳」、「英華年」及「雛鳳鳴」
等。經常參演大型粵劇演出,包括於1966 年倡議八和子弟於九龍城樂善
堂戲棚演出戰後最大型粵劇例戲《香花山大賀壽》,演出並拍攝成電影。
1980 年參演《省港紅伶大會串》,擔任文武生,與紅線女演出《刁蠻宮
主戇駙馬》選段。
開山名劇包括《紅菱血》(1950)、《魂化瑤台夜合花》(1950)、《在天
願為比翼鳥》(1950)、《玉女凡心》(1951)、《艷陽丹鳳》(1951)、《艷
曲梵經》(1951)、《萬惡淫為首》(1952)、《香銷十二美人樓》(1953)、《富
士山之戀》(1953)、《萬世流芳張玉喬》(1954)、《花都綺夢》(1955)、
《洛神》(1956)、《香羅塚》(1956)、《帝女花》(1957)、《蝶影紅梨記》
(1957)、《西樓錯夢》(1958)、《再世紅梅記》(1959)、《紅樓金井夢》
(1960)、《鳳閣恩仇未了情》(1962)、《搶錯新娘換錯郎》(1968)、《活
命金牌》(1973) 及《章台柳》(1973) 等。曾灌錄唱片《光棍姻緣》( 與
鳳凰女合唱)、《小丑情淚》、《釣魚郎》、《稻草人》及《呆佬拜壽》等。
熱心培養後進,曾授徒張醒非、蔡一飛、何驚凡及李學優等。1960 年代
積極籌辦八和子弟學校,後擔任「香港八和會館小學」校董。1980 年代
促成開辦「八和粵劇學院」。
1950 年開始參演電影,歷年拍攝約451 齣電影,並曾創辦「利影」及「達
豐」等電影製作公司。擔綱首部作品為《臨老入花叢》(1950),其他作
品包括「呆佬」系列[註4] 、「烏龍王」系列[註5] 及「南北和」[註6] 系列等。為紀念
及表揚他對香港電影的貢獻,「香港郵政」於1995 年發行「香港影星」
首日封,並以其「烏龍王」造型印製成郵票;2003 年,獲嘉許並留名於
尖東海濱「星光大道」之紀念石板上。
1967 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 啟播,應邀成為綜合節目《歡樂
今宵》(EYT) 之台柱,亦經常參與電視籌款節目。
歷任五屆香港八和會館主席。1977 年獲英女皇頒授「大英帝國員佐勳章」
(MBE),為香港首位獲此殊榮的粵劇演員。
1980 年12 月參加「雛鳳鳴劇團」演出神功戲期間感身體不適,後抱恙
至1981 年2 月因腸癌不治離世。2003 年,「春天實驗劇團」公演舞台劇
《少年梁醒波與少女譚蘭卿》,以其奮鬥人生為故事題材;2009 年,「香
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出版《梁醒波傳──亦慈亦俠亦詼
諧》,以紀念其百歲冥壽。
[註1] 「廣才」為讀私塾時老師替他改的書名。
[註2] 另外三位為名伶文少秋、羅劍非及劉劍飛。
[註3] 其後多部電影均以「三王」陣容為號召,首部為《孝感動天》(1952,合演者為新
馬師曾及芳艷芬)。
[註4] 包括《呆佬拜壽》(1952/1956)、《呆佬嫁女》(1953) 及《呆佬添丁》(1957) 等。
[註5] 包括《烏龍王飛來艷福》(1960) 及《烏龍王發達記》(1960) 等。
[註6] 包括《南北和》(1961)、《南北一家親》(1962) 及《南北喜相逢》(1964)。
資料提供:戲曲資料中心
Username | |
Passwo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