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用日出日落紀年, 直至日記簿的雛形,再到層出不窮的schedule book和手帳文化等...為抵抗遺忘, 2022又將有哪些新敘事?
1月面對新一輪的防疫政策,藝文演出取消延期退款的流水帳無限加長...在新帳舊帳間,我們走入《逃生門》編劇的疫下生活日常;蟻穎琳展覽作品中的魚人又有怎樣的含蓄與浪漫?還有鮮浪潮新年故事簽和更多線上節目新選項~
|
|
故事會說話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選取你的2022新年語錄~
|
|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窮追猛打。過氣的慈雲山黑幫老大基哥,老年時面對自己的孤寂,每天都以回首過去的方式打發時間。時間不饒人,昔日江湖的光輝歲月,只能在灰色軌跡中惦記。
|
|
鴨寮街的日與夜,母親營營役役,擺檔維生照顧兒子。日子或許不容易,但兩母子總算自得其樂,在責罵與頂嘴之間,表達對彼此的關懷。深水埗的斑駁日常如同城市縮影,熙來攘往的冷眼,建構最真實的社區風貌。
|
|
當這世界只有你和我,塵俗中的繁華喧鬧暫時止步,兄弟二人回歸生活基本,靜心感受城市的脈搏,在都市節奏的律動中,重新洞察我城的一事一物,重新體驗平時被煩囂掩埋的灣仔。
|
導演:曾慶宏(香港)、Marit Weerheijm(荷蘭)
|
|
在講求效率與速度的都市,慢的、舊的、老的,注定要被淘汰與遺忘。出賣青春,出賣勞動力,換來的是捱壞了的疲憊身軀。在人來人往的鬧市中,無聲的求救 與無奈的吶喊,換來的只有絕望的迴響。
|
導演:周溥傑(香港)、Roxana Stroe(羅馬尼亞)
|
|
Q: 作為《逃生門》的編劇,分享下創作這個劇本的靈感來源?
A: 近八、九年迷上了「存在主義」,想在當下中,更加了解自身的「存在」價值,真心地鑽進去探究,亦被深深地吸引著。尤其當中一位學說者沙特和他的《No Exit》,自己回味再回味,想向此作品致敬,亦作一個小回禮。而且想對「生、死」作進一步了解,看似很容易「被」了解,但是當「時候」到來,真的這麼容易?
|
|
A: 近來身邊很多朋友選擇移民,離開此地,也令我開始認真地反思「去」或「留」的定義,從逃生門逃離危險的世界之後,出到外面的世界,又真的是安全嗎?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選擇」?
|
|
Q: 在合作籌備這個劇目的過程中有什麼有趣的經歷嗎?
A: 這個劇目是「逃生門」中探討「生、死」的,在排練的過程中,有天發現工廈的「逃生門」,在沒有任何人的情況下,自動地多次「被」推開和關上,頓時亦被嚇呆了,以為是什麼靈異事件,後來發現是天氣轉冷,翻風了,「逃生門」被氣流帶動著~
|
|
Q: 最近劇場演出被迫暫停, 劇場對於你意味著什麼?
A: 多年徘徊在劇院舞台與及現實世界這大舞台之間,正努力尋找更多關於存在、生命、生活與戲劇的可能性。盡力去探討更深、更遠與更複雜的人類性格之層面。從而希望找到一些為何「存在」的線索,在劇場中,赤裸地與觀眾對話,並且以生命影響生命。
|
|
Q: 你平時會有哪些記錄生活的小習慣嗎?又有哪些推薦給大家的精神食糧?
A: 每當對生活有一些體會的時候,腦內便會泛起一些說話,然後便會記錄下來,日後變成劇本內的台詞,這習慣已經是很多年的事~
在這段沒有戲睇宅在家的日子,想推介大家閱讀所有有關「存在主義」的書本。
|
|
Q: 為什麼會開始做這個大埔社區項目?
A: 《聽說大埔》是TEFO全年社區項目,強調以故事連繫與凝聚社區, 培養社區擁有以藝術表達、呈現自己的共通能力。
而《三門仔 – 今日的影像、昔日的故事》是其中的一個工作坊學員展演作品。我們招募社區學員, 探訪村中居民, 又同時學習偶戲、戲劇形體及社區藝術理念, 將採集回來深刻的村民故事, 轉化為藝術創作, 分享給其他社區人士, 向大眾介紹村民的故事與香港歷史發展脈絡相連, 喚起大眾對這個在香港悠久漁村的關注。
|
|
Q: 在走過大埔社區的不同角落,有哪些印象較深刻的故事?
A: 大埔是一個豐富多元的社區, 它既有城市的繁忙, 有作農的鄉郊田野, 有漁村的廣濶大海...
|
|
我們團隊今年在大埔不同地方以不同形式聽街坊說故事,例如: 一對夫婦在街坊吹水會時分享了在大埔海濱公園初次邂逅的故事, 然後我們在巡演時轉化採用了, 夫婦倆來看戲, 太太當場感動得淚灑;
當然也不少得我們家訪三門仔漁村長者的口述生命故事, 昔日到養珍珠場上班的故事, 戰亂時如何從大陸划船來港的故事, 捕漁方法的轉變, 漁民女性的婚嫁喜與悲, 離鄉背井的東西南北選擇, 充斥著對香港發展歷史的娓娓寫照。
|
|
Q: 你覺得「應用劇場」對於你意味著什麼?
A: 這個項目圍繞不同類型的應用劇場手法來策劃,如社區互動工作坊與戲劇、一人一故事劇場及多元藝術創作...無論何種應用劇場, 重視的是參與、對話、結連、理解。透過應用劇場, 人們看見自己, 看見彼此, 在彼此之中看見社區與文化; 在訴說故事時肯定自己的存有, 在聆聽故事中互相學習生命; 在應用劇場的行動中共同想像, 形塑未來。
|
|
Q: 你平時有哪些觀察或記錄故事的小習慣嗎?
A: 不管在外出, 還是在網上「閑逛」,「天線」感官自然地打開, 聆聽日常耳語, 仔細觀看遇上的人與物, 收集盛載故事的物品, 儲存充滿故事想像的圖片相片, 觸碰歷史物件或大樹, 這些都會是我在生活中及工作上重要的資源。
Q: 有什麼可以推薦給大家這段隔離時期宅在家的精神食糧?
A: 我很喜歡看繪本及聽繪本故事,故事大師Robert Munsch的官網,有不少他親自收錄令人會心微笑的小故事;
如果你想在家中可以自己或和家人玩下劇場遊戲, 放鬆一下, 也私心推介劇場遊戲博物館~
|
|
玻璃雙色路線 221月
在美麗新世界的國度裡,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也不再有反對、異議、抗爭,人人都各安本份,這就是美麗的新世界。
今個週末走進Ruby的玻璃工作坊,學習運用閃耀雙色玻璃物料如玻璃條、玻璃色片,拼合成獨特的玻璃飾品~
再移步至油麻地貳叁書房的插畫小展,看看插畫家Isaac那風格強烈、想像力澎湃的畫筆所創造的美麗新世界。
1 12:00pm ~ 12:40pm ( 40分鐘 )
《美麗新世界》插畫小展
📍 貳叄書房(油麻地店)
(MTR油麻地站 > 石硤尾站)
2 1:00pm ~ 2:00pm ( 60分鐘 )
文博軒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1樓6室
3 3:00pm ~ 5:00pm
Dichroic Glass Jewelry Workshop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7-07
|
|
水光虛實路線 291月
「浮光」是形容一種於物件上閃爍不定的反射光線,比喻一些美麗奪目,但變幻不定、稍縱即逝的人和事。
今個週末走入Touch Gallery許劍豪個人展覽《浮光》,看畫中人或躊躇不定,或與海繾綣,從中品味那潮汐消退後所迎來的澄澈風景;再在陶瓷偶像工作坊創作自己喜愛的人物形象,用陶土承載溫度和愛,與自己來一場貼心的對話~
1 12:30pm ~ 1:00pm ( 30分鐘 )
「浮光」許劍豪個人展覽
📍 Touch Gallery
2 1:30pm ~ 2:30pm ( 60分鐘 )
Corner Cafe
📍 中環德己立街23號晉逸蘭桂坊精品酒店2樓
3 3:00pm ~ 6:00pm
自畫像 陶瓷偶像工作坊
📍 大館第3座203室
|
|
水汽為無味透明的氣體,而微小水滴集合成形,變得肉眼可見,給予水汽一種白色混濁的外觀。是以向我們傳遞錯覺,以為水汽能夠模塑成實體。 如同展題所言,嘗試抓住某種飄渺如水汽之物並不會成功。
|
|
走進安全口畫廊的展覽場,再次遇見蟻穎琳的作品。這位藝術家慣以一對「男魚人」和「女魚人」為創作對象,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刻劃一個個都市生活故事。她曾在採訪中表達創作初衷,“我畫的是人的故事,但人的表情太赤裸裸。魚頭給了我一份含蓄的意味。”
|
|
在此次新畫作系列 Lay Here and Forget the World中, 畫作背景是一系列香港名風景如大帽山,獅子山和八仙嶺...持續旅途上的出走片段,且有意隱去能提示時間的物件,沒有終點沒有目的。以紮實油畫技法加以襯托的同時,蟻氏的作品帶來一種輕盈之感,在今時今日觀點看來與流動性相關。我們愈輕裝上路,就能愈快適應各種處境~
|
|
【線上節目推介】為回應疫情,鋼琴家Levit曾在柏林演奏Vexations,連續重複主題840遍。世界的奔潰不斷重複,我們只能事先準備,就像準備演奏一首不知何時完結的樂曲一樣。讓自己處在最平常的樣子,規劃一些短期內的事情,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沒錯,但沒計劃就只能等著被變化吧~
|
|
SMILE™ At Your Door
-年獸的秘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