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作品:ChanBoo Jung, Eco Post Paradise
|
是次展覽藝術品以飲管作為媒體,飲管方便我們日常喝飲料。但每當人們使用完後,它們便會被當作毫無用處的「廢物」扔進垃圾桶。在觀察到這種情況時,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一次性飲管對地球的影響?
|
Affordable Art Fair 香港 2024
2024-05-16 ~ 19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詳情
|
|
「藝術呢啲野,你識條鐵咩!」
藝術品的價值向來讓人感覺是天價,是有錢人的玩意。
但其實藝術品的價錢是可以很親民的。
Affordable Art Fair的展品真的Affordable嗎?
一起猜猜展內藝術品價值多少錢!
考你眼力尋找最具升值潛力的artwork!
|
|
"Sunday Afternoon" Esther Chow ( 2023 )
From B&K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LeFilRouge1729" HomNguyen ( 2021 )
From Step Creation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Chill" Anita Lau ( 2020 )
From Zone A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Rabbit" JiheaPark ( 2023 )
From BLINK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When Time Stands Still" Anna-Carien ( 2022 )
From Kris Ancog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Feelings. Yellow" Shautsukova ( 2022 )
From Blink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neo" Eunhee Kim ( 2023 )
From Gallery Godo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Sailing Into A Dream #1" Gao Xiao Yun ( 2023 )
From Art WeMe Contemporary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Rain Swept City" Michael Steinbrick ( 2022 )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Bon appétit" Akiko Takeda ( 2024 )
From Gallery Glycine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When Night Falls" Ze Ze Lai ( 2024 )
From Rainze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Mountainous" Li Ming ( 2023 )
From Art WeMe Contemporary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個藝術品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Pearl of Orient" RAINB.W ( 2023 )
From Rainze Gallery
|
十秒時間!估吓呢幅畫幾多錢?
.
.
.
.
.
.
.
.
.
.
.
.
.
.
.
|
|
其實藝術品都唔係想像中咁離地啫~
想睇更多親民的原創藝術品?
就記得唔好錯過今年Affordable Art Fair 香港 2024!
一齊敢賞・敢藏!
|
|
Affordable Art Fair 香港 2024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024-5-16 ~ 5-19
|
|
說到五月,就是初夏花朵盛放的時期。你會到公園欣賞鳳眼藍,還是用相機拍下太陽花向陽光微笑的時刻?一對台港夫妻藝術家創立「巨人染」,選擇把花朵和落葉收集起來,造成一件件美麗的天然藝術品。讓我們一起看看巨人染的藝術家Siu如何與天然染建立緣分!
|
Q:為何會命名「巨人染」?接觸天然染的契機是甚麼?
Siu:十年前我和丈夫Josh在紐西蘭相識,一起流浪旅行。結束旅行後為賺取生活費用,我們倆會踩高蹺扮巨人巡迴表演。有一次在某個藝術節中接觸到紮染,便嘗試利用紮染製作踩高蹺的服飾、道具和裝飾。慢慢知道自己喜歡的是染色的變化,之後我們便成立「巨人染」,因為我們兩個人加起來就像是一個巨人!
|
|
Q:你認為天然染的魅力是甚麼?
Siu:天然染的魅力是在於它的變化。由將染料、布和水彼此流動去結合在一起,紮起一瞬間就把圖案刻在布上,從而形成一個狀態,而各種的狀態也象徵着一個流動。我和Josh認為天然染是有生命力,有變化的一門藝術,不同時節的植物總能印出不同的顏色和圖案,這也是天然染吸引我們的地方。
|
|
Q:你會如何形容「天然染」這個藝術?
Siu:天然染是一個有底蘊、歷史悠久的一門藝術,是基於前人的生活智慧和大自然中誕生和累積下來的一門工藝技術。古人竟能夠將鮮綠色的樹葉轉化成藍染,又或者令同一種植物可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天然染的材料隨處可見,但卻也沒有想像中簡單,例如表面顏色鮮艷的紅菜頭、藍莓、紫薯皮、紫椰菜等,它們染於布的纖維上會很容易掉色。這些都是需要不斷探索和考究的地方,所以天然染可算是一個易入門但其實又好刁鑽的工藝藝術。
|
|
Q:兩夫妻在擅長創作的領域有不同,能向我們分享一起創作時發生有趣的互動?
Siu:Josh是一個思考型的人,而我會形容自己是直覺型的藝術家。有時候我在染色上會有一些想要嘗試的想法和直覺,而Josh 會很理性地思考各種可行性後才動手做,最終意見不合的時候就會自己做自己(笑)。但我也會形容我們能力上是互補的。例如當要做一個大型的藝術裝置時,Josh擅長於結構骨架,總會手腳伶落做裝置的結構、找工具素材、木工燒焊縫紉都難不到他。而我則擅長處理作品細節氛圍、文字概念、製作的前置計劃、紀錄等工作。
|
|
Q:為什麼當初會由使用化學染料到現在只用天然染料創作?能分享一下當中的心路歷程?
Siu:化學染料和天然染料是兩樣很不同的染料。化學染料有比較多鮮艷顏色,較容易做出顏色的層次。而天然染料則有着不同的顏色質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不同的性格屬性、適合的酸鹼值和節令變化,所以不像化學染料般standard。天然染中的黃加藍也未必等於綠,還需考慮染色順序。即使如此,兩者的染色效果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
|
Siu:2019年的時候巨人染曾經為美國公司及大型企業做染色顧問,染製衣服外銷全球,那時候我們對化學染算是有一定程度的操作認識。但其實早在2017年已經有想全面轉換天然染料創作的想法:既然創作靈感來自大自然,我們也希望能夠貫徹以天然的材料製作,去呈現心中的大自然。最後摸索了兩三年左右才能全面使用天然染料創作,因為化學染料和天然染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system,目前仍依然在不斷探索。
|
|
Q:知道你們現在在台灣生活,在台港兩個地方創作有甚麼不同之處?
Siu:台灣與香港的海拔差距甚大,不論在台灣的高中低海拔,植物的種類和形態都可以有很大的分別。加上台灣各區天氣差異大,台灣植物的種類和狀態都比香港繁多,當地特有種的植物如千年神木紅檜、肖楠、青楓等。除地區以外,台灣管理行道樹的政策與香港都不同,在香港比較常見的檸檬桉在台被視為澳洲外來種,路上非常罕見。
|
|
Siu:香港常見行道樹有檸檬桉,白千層。宜蘭則有欒樹,楓香。其實植物是代表當地的一個印記,而兩個地方的創作都能突顯該地的植物特色和記錄。
|
|
Q:在香港舉辦的「樹梢下有光」植物印染展覽中,你們希望帶給現今社會的觀眾一些怎樣的思考?
Siu:當我們在樹蔭下低頭執拾樹葉時,抬頭看就會看見樹葉和樹枝之間滲出來的陽光,這就是我們的展覽「樹梢下有光」的創作概念。有時候我們很專注去做一件事,都會很容易錯過身邊那微小又美麗的東西和細節,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抬頭看)就可以看得見。其實大自然就是與我們的距離很近,近得我們不會留意他們。可是光只要留意身邊的樹木、落葉,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
|
染料「氣泡城市」( 2019 )
Siu 相信人身在何處都可以創作,創作並不只限於一個地方
|
|
「每片葉子都承載著地域的記憶、時間的痕跡、及生命的印記。」
香港神託會靈基營
2023-12-16 ~ 2024-06-30
( 10:00 AM ~ 12:00 NN )
**最後機會!**
以不同藝術形式親身感受大自然同人類的互動關係!
|
|
轉眼間,中英劇團今年邁入四十五周年!一個秉持與人連結的初心,重視與社會交流的專業劇團究竟在這四十五年經歷了些什麼?那些年一起走過的路和轉變,就讓中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盧智燊Edmond和年輕駐團演員蘇振維Ray向你娓娓道來!
|
Q:你會如何形容中英劇團這個大家庭?
Ray:中英是一個「不分尊卑」、沒有階級觀念的地方。對於創作來說這是一個良好的氛圍,大家都會基於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討論、坦白道出自己的想法,對於所有東西都是敢言的。
Edmond:中英的大家都是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亦師亦友的關係。作為前輩會經常向後輩分享自身經歷,同時也有着很大的團體精神——ensemble。早年前輩們已經有這種精神的傳承:沒有芥蒂的分享和比較、每個個體的自我變得很微小、享受在其中,只要有這種基調才可以做到互相幫助的環境。不只是前台,整個後台和行政團隊同樣亦是,大家都是創作的一部份,共同成就一個作品才是一個大家庭。
|
|
Q:四十五周年對中英劇團的意義是甚麼?
Edmond:四十五年對藝術生命來說既不長又不短,但當中一定見證了不少時代的改變:年輕人有更多新的想法、對於創作和戲劇的認知改變。四十五周年對中英是一個好的契機去為觀眾帶來改變,並留有原有的精神在當中在創作上又有新的變奏。開創的同時也能懷念過去的前輩們:高本納、古天農、陳鈞潤,沒有他們的投入和種下來的種子,就不會有今日的中英。
Ray:四十五周年對中英有一種承先啟後的感覺,而今年劇季中的劇目也有同樣感覺,以全新的方式去呈現重演的劇目外,也會在以往的經驗中提取養份作創作,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中英。
|
|
Q:知道Edmond你1998年加入中英劇團,能形容一下這26年是一個怎樣的旅程?當中又有怎樣的轉變和里程碑?
Edmond:這26年是一個既快樂又辛苦的路程,中英給予了許多的機會讓我在各個崗位發展。由剛在演藝學院畢業進入中英劇團當演員的時候經常碰壁,但會有一班前輩幫助我建立信心,能夠在學習之中拉闊自己做演員的界限。途中離開中英到演藝學院修讀導演碩士課程時,古天農先生邀請我重返中英任駐團導演,再次給予機會我去學習。直到成為助理藝術總監,會發現不只有導戲,還需要帶領整個團隊,有時會撞板和遭到批評,又是一次新的學習。當中我慢慢學習到何謂藝術,藝術比想像中還要廣闊。到現在遇見新一代有才華的演員,每個人的性格和時代感不同,而這些特質都令表演有更加多的色彩。
|
|
Q:作為一個全職駐團演員/助理藝術總監,你從中英劇團學會甚麼?
Edmond:我越來越認為藝術就像太極,當中的黑與白是需要取得平衡的。不論身處在哪一個崗位,平衡的前提是要將自己縮到最小,要謙卑,但同時對於需要執着的事要變得執着,要履行到自己的理想。好比做戲一樣,當自己不是被聚焦的角色就要support主角,而當自己被聚焦時就要take all the stage,並相信對手的support。這種平衡就是給予對方空間,但同時有自己的堅持。
|
|
Q:知道Ray你是《關於面對藝術生涯危機的我無意間成為拯救45周年演出勇者的那件事》的其中一位編劇,能分享創作此戲的契機和想法嗎?
Ray:當初構思劇本時我們朝着以歌唱的形式表演,但後來希望可以結合中英的歷史,再慢慢形成一個想要做中英拿手的喜鬧劇的想法,要寫出能夠作為45周年劇季打響頭炮的慶祝活動。所以我們是慢慢develop 每一個想法,發現當中的可能性才寫到劇本上。
|
|
Q:《關於...那件事》作為本劇季的頭炮演出,有怎樣的特色和亮點?
Ray:《關於...那件事》是講述一班演員如何綵排中英45周年演出,劇中演員會以全新的形式和角度向觀眾介紹和呈現中英以往的長壽劇、正劇、喜劇和教育劇場。劇中每一位演員都有機會展現他們的才華,更有許多舊作選段穿插劇中,我相信這些元素能使整個演出更加豐富和多元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關於...那件事》的每一位演員都是飾演誇張化的自己,讓觀眾可以在看戲的同時認識中英演員的面貌和特色。
|
|
Q: 中英邁入45周年,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轉變,你們希望在這個地方達成甚麼目標和寄望?
Ray:我希望自己能夠保持創作和好奇心。作為一個全職演員是有利有弊的,利在於能夠有許多時間練習,能夠透過演出去實踐自己的想法,還有一年內有許多演出的機會。但同時全職演員弊在對於所有得到的機會很容易會被當成是理所當然。所以希望自己能夠保持着不甘於停步的心,繼續把握每一個機會去嘗試和創作。
|
|
Edmond:45周年中英劇團有新的Logo、新網頁,希望藉着面向大眾形象的改變,加上對社區的服務和劇團的演出,讓大眾能具體感受到中英劇團的宗旨、品味和精神,希望所有的改變會讓大眾感受到屬於這個時代的中英劇團:「驚喜、跳脱、能量」。
|
|
Christy:中英劇團成立的起點是希望戲劇和社區聯繫,今年我們的新Logo大膽捨棄「中英」二字,取而代之是將「中英」二字抽象化成為對話方塊,象徵中英劇團的使命和盼望能夠作為一個對話方塊與社會對話。未來中英劇團將會繼續創團至今的理念,並成立三個紀念基金:人才培訓高本納紀念基金、戲劇教育古天農紀念基金及戲劇發展陳鈞潤紀念基金,以支持本地的戲劇發展。
|
**Christy 李淑君為中英劇團節目及傳訊主管
|
|
Q:中英第45劇季之中,有甚麼必看的節目推介給觀眾?
Edmond:今年所有揀選的劇目都有承先啟後的概念。≪關於…那件事≫呈現了年青人如何詮釋及演繹中英的戲寶、≪塵歸土土歸塵≫是重新編作版本的經典戲寶≪咪放手≫、≪花樣獠牙≫是經典百老匯音樂劇融入新的劇場科技、≪近鄉途情怯≫是中英奪得第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獎」《客鄉途情遠》的重溫與延續、而≪擊不倒的她≫則是首個將擂台放上舞台的戲劇演出,每一套劇目都非常令人期待!
|
|
中英劇團
《關於面對藝術生涯危機的我無意間成為拯救45周年演出勇者的那件事》
|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2024-6-21 ~ 22 ( 8:00 PM )
2024-6-22 ~ 23 ( 3:00 PM )
|
|
甚麼是時間?時間只存在着過去、現在和未來嗎?也許時間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而不只是一條線性的軌道,其中或有迴圈與分岔。今次展覽藝術家鄭子峰帶領大家思考「觀看」的哲學:眼睛所及需要光,而光以光速傳遞,因此觀看必定延遲,今刻即是過去,亦是未來。一起入場探索人在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穿梭!
|
|
《、》- 雷恩兒 Mindy Lui
重覆著把米粒從群體中分離出來的行為,最後得出一碗飯內的米粒數目:3202顆。
|
|
《放悲聲唱到老》- 楊適榕 Kitty Yeung
透過影像和編舞,重演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與太監王承恩於煤山山頂一同自縊身亡的場景。
|
|
|
《腳重身浮》- 譚敏晴 Tam Man Ching Michelle
《腳重身浮》構想出一種非現實的幻形演化,因環境變化塑造出人與海藻崁合體,如水中蜉蝣的形態。意念來自生物腑臟相碰時產生的質變、演化生物學以及藝術家對多重身份的自白。
|
|
《當你需要睡的時候你是很容易睡的。》- Florence Lam
在這個作品紀錄著作者在探索有意識的行為與自然生理需要之間的模糊界線期間,所感覺到自己和自己的身體之間的關係的變化。
|
|
散步於街頭,城市是一座大博物館!透過攝影師Ada (IG:ching_img) 的鏡頭細看香港簡約慢活的一面!在香港這個建築密集的城市裡,Ada 選擇以簡約風格來記錄她,捕捉城市裡的一片靜,療癒你我的心~
|
|
📍跑馬地
相機:Fujifilm X-T4
鏡頭:Fujinon XF 55-200mm F3.5-4.8 R LM OIS
|
|
Q:Ada 你好!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自己嗎?開始攝影的契機是什麼?
Hello~ 我是Ada,現職是一名室內設計師,攝影是我的業餘興趣。我的第一部相機,是因為心血來潮買下的,希望用它來紀錄生活日常。當時為了試機,我就在街頭邊走邊拍,展開了我的攝影之旅。那時候的我甚至不懂如何調整相機光圈等等技巧,主打一個亂拍呢!後來有位朋友教我用相機,帶著我四處走走,發掘了香港許多我未曾知道且有趣的地方。而當時又碰上疫情,沒辦法離港旅遊,於是便拿起相機遊走香港各地。對我而言,相機是我的旅伴。
|
|
📍將軍澳
相機:Fujifilm X-T4
鏡頭:Fujinon XF 55-200mm F3.5-4.8 R LM OIS
Instagram @ching_img
|
|
📍大澳
相機:Olympus-Pen D3
菲林:Cinestill 800T
|
|
Q:在香港這個建築密集的城市裡,你選擇以簡約風格來記錄她,為什麼?
作為上班族的一份子,休假的時間也偶爾會短暫地放下工作,從環境中取得心靈上的療癒。建築密集,生活急促的香港其實隱藏著不少慢活角落。有人說簡約風格相片有種治癒的感覺,我也希望能夠透過相片令人感到療癒,暫時換走一時半刻的苦惱。同時亦想通過相片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對於不善言辭的我來說,相片和簡短的文字是我表達自己,讓別人了解我的媒介。
|
|
📍炮台山
相機:Fujifilm X-A7
鏡頭:Fujinon XC 15-45mm F3.5-5.6 OIS
|
|
📍炮台山
相機:Fujifilm X-A7
鏡頭:Fujinon XC15-45mm F3.5-5.6 OIS
|
|
|
📍銅鑼灣
相機:Rollei 35S
菲林:Rollei RPX400
|
|
Q:可以分享你觀察城市的習慣嗎?喜歡拍攝的景物是什麼?
帶著相機走在街頭,每一件事和人都值得觀察。可能只是小朋友一起嬉戲,也可能是路人在路邊休息 —— 即使是旁人覺得的日常的瑣碎事,在我的角度可以是有趣和靈感的一部分。除了街頭,我亦喜歡天空、大海和草地等等大自然的元素。
Q:你最喜歡拍攝的地方/地區是哪裡?為什麼?
現在的我會說最喜歡是海邊。在海邊聽著海浪聲,微風吹過,零碎的小朋友笑聲。短暫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周圍的環境,走走停停,觀察他們的故事,再將情景拍下紀錄下來。大海能夠治療我,希望亦可以通過相片治療到別人。
|
|
📍觀塘
相機:Fujifilm X-A7
鏡頭:Fujinon XF 55-200mm F3.5-4.8 R LM OIS
Instagram @ching_img
|
|
📍寶林
相機:Fujifilm X-A7
鏡頭:Fujinon XC 15-45mm F3.5-5.6 OIS
|
|
📍炮台山
相機:Rollei 35S
菲林:Kodak Ultramax 400
|
|
|
Q:最後,從你的作品中選出一張最喜歡的照片,跟讀者們分享一下吧!
這張照片是我在上班的時候拍下的,光明正大偷懶的員工啊,哈哈!那時候的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這片海附近工作。這裡幾乎沒有人,會來這個小海灘散步走走的通常都是鄰近居民,很少會有人專程來。人類很渺小,卻擁有著許多不同想法,有的是憂愁,有的是夢想,當然亦有快樂。因此我當時上載這張相片到 Instagram 時,寫著:「有沒有一片淨土,無憂亦無愁。」之後有人跟我分享說他哭了,因為我的相片和文字。我對他的分享印象挺深刻的,可能沒有想過會有人因此而感觸,但同時又覺得高興 —— 有人因為我的照片產生了共嗚。我跟他說沒關係,哭也是排毒的一種啊。
攝影是一件微妙的事,至少對於我而言。
|
|
📍西貢
相機:Fujifilm X-A7
鏡頭:Fujinon XC 15-45mm F3.5-5.6 OIS
Instagram @ching_im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