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你好,歡迎來到藝術三月,你將踏上尋找靈感寶藏的旅程!請完成任務以解鎖新的藝術技能,提升創作能力。遊戲開始前,你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稱號及遊戲難度,我們將委派一位嚮導與你同遊。
對於首次體驗的玩家,我們建議由藝文探索村開始挑戰,逐步解鎖藝術世界。
|
|
【系統顯示:你已進入藝文探索村,嚮導貓正與你對話】
|
喵!歡迎來到藝文探索村!
平日足不出戶的嚮導貓想與你悠閒地逛逛,
在這三個展覽中,看到感興趣的展品可別忘了告訴我喔!
我是絕對不會把它們推倒的(笑)
.
想看更多展覽?我累了,你去找狐狸吧~
喵!
|
|
|
請透過新晉到著名藝術家的視角觀看世界,在藝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包氏畫廊及賽馬會展廊
2025-3-22 ~ 4-4
|
|
|
珍藏名作系列
林偉而,《喝采》,2024
油畫,40 x 50 厘米
|
|
「Collect Hong Kong 2025」展示從新晉到知名藝術家的傑作,彰顯嶄新的藝術力量。最終精選近 350 件作品,涵蓋掛畫、陶藝、攝影、雕塑、裝置藝術及混合媒介藝術等多種媒介,以呈現香港藝術界的多元面貌與蓬勃活力。
|
|
珍藏名作系列
莫一新、文鳳儀,《莫文宇宙圖式:破櫺》,2024
宣紙上墨彩及灼孔
|
莫氏和文氏的作品將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元素融為一體,運用他們對山水、自然和宇宙的獨特見解,以『雙拼式』構圖展現他們詮釋的宇宙圖式。
——「Collect Hong Kong 2025」顧問馮永基教授
|
|
香港藝術學院
姚志良,《守護天使》,2024
Painted Cast Vinyl,35 x 22.4 x 17.1 厘米
|
|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陳錦倫,《Untitled》,2024
木材、丙烯酸,33 x 66 厘米
|
|
|
讓藝術學生與專業藝術家的作品同時展出,讓我們能更直接地體驗新晉藝術家的創作視角,以及鮮明的地域與環境特徵。
|
|
策展人之選
黎東耀,《指上山水》,2019
水墨紙本,110 x 62 厘米
|
|
|
透過感官探索,能更深刻地體驗當下,增強對環境的覺知。請通過五感體驗展覽,記住你的感受!
|
AIRSIDE 312號舖GATE33藝文館
2025-3-14 ~ 7-13
週一至週四 ( 12 PM ~ 8 PM )
週五至週日 ( 11 AM ~ 9 PM )
|
|
|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AIRSIDE常設藝廊GATE33藝文館於香港「藝術三月」舉辦以ASMR為主題的大型沉浸式多重感官展覽——《感官怪奇:走進ASMR的世界》。
ASMR ( 自主感官經絡反應 ) 是一種能令人感到深層放鬆或莫名愉悅的感官體驗,常因特定聲音或動作而觸發,例如低語、輕敲聲或刮刷物件的觸感等。
|
|
View of 'I Can Sleep Standing, Let Alone Sitting' (2025)by AK Kan & Kin Lam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現場重新呈現港鐵、巴士及小巴場景及其獨特聲景,展現三者成為香港人每日「安睡場所」的箇中原因;《香港聲景》則帶觀眾「近距離聆聽」從公開徵集中得來的本土聲音作品,尋找屬於香港的 ASMR。
|
|
Kin Lam and AK Kan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an exhibition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Works by Bob Ross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
已故電視節目主持人兼畫家 Bob Ross 因溫婉的聲音、柔和的筆觸,被新一代公認為「ASMR 教父」。
|
|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Photo: South Ho
|
展覽核心為佔地超過 1,000 平方呎的「ASMR 領域」,場內有標誌性的「特長梳化」——以超過一公里長的條狀柔軟靠枕構建而成,供觀眾在舒適放鬆的空間專心觀賞和聆聽眾多ASMR作品,連結視覺、聽覺和觸感,進入另類感官體驗。
|
|
View of 'that feeling//immeasurable thirst' (2021) by Tobias Bradford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an exhibition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對許多人而言,ASMR是一種舒緩壓力、對抗孤獨及焦慮的自我療癒方式,它同時成為席捲全球的文化運動。
|
|
|
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並透過對談,加深對藝壇的認識。請嘗試在參觀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見解。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開幕之夜
2025-3-27 (4:00 PM ~ 8:00 PM)
公眾開放
2025-3-28 ~ 29 (2:00 PM ~ 8:00 PM)
2025-3-30 (12:00 NN ~ 6:00 PM)
|
|
|
Art Basel 香港展會是展示亞洲及其他地區頂尖藝廊代表作品的最佳平台,讓觀眾深入了解亞洲區內多元藝術創作的概況,同時觀賞資深及新晉藝術家的作品。展會展出了來自各個國家及地區的藝廊之精彩作品,為觀眾帶來六大展區:
|
|
|
展出來自全球著名藝廊代理的二十及廿一世紀的現代及當代藝術作品,涵蓋畫作、雕塑、繪畫、裝置、攝影作品、電影、錄像及數碼藝術等作品。
|
|
|
|
專為亞洲及亞太區藝術家的策展項目而設,呈獻二十世紀至今的藝術之作。
|
|
|
|
為全球新一代當代藝術家在他們事業起步初期提供國際級的展示平台,參展藝廊可展出一位旗下新晉藝術家的全新作品。
|
|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呈獻,舉辦由藝術家創作及以藝術家為主題的影片放映會。
|
|
|
|
探索現當代藝術家呈獻的專題展覽,由藝廊在展位獨立空間展出。
|
|
|
|
由Alexie Glass-Kantor策展,展示全球著名藝術家創作的大型雕塑及裝置,突破傳統展會展位的界限,給予觀眾另一番的藝術體驗。
|
|
|
|
【系統顯示:你已進入藝文靈感林,狐狸嚮導正與你對話】
|
嗷嗷!你已經升級到藝文靈感林?這下我有玩伴,不再孤單了!
本狐狸親自設計的創意之旅可謂驚喜連連,無人能及!
我們將一起參觀六個展覽,快點做好出發準備,迎接這場進階挑戰吧!
.
嗯?六個展覽還不夠滿意?那你就去找那隻古怪的狼人吧!
哼!
|
|
|
請欣賞畢加索及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洞察藝術家如何以個人風格進行跨世代交流,並理解其中的轉化及藝術發展。
|
M+ 二樓西展廳
2025-3-15 ~ 7-13
|
|
|
展覽以全新的獨特視角詮釋巴勃羅・畢加索 ( 西班牙籍,1881–1973 ) 的深遠影響。由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借出畢加索的六十多件傑作,與約130件M+藏品展開對話。這些M+藏品出自三十位亞洲及海外亞洲藝術家之手,創作時間由二十世紀初橫跨至今天。
|
|
巴勃羅.畢加索,《朝鮮大屠殺》,1951年
油彩、合板,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圖片:© GrandPalaisRmn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 Mathieu Rabeau
|
|
藤原西蒙,《Who對Who對Who? ( 一場大屠殺的景象 )》,2024年
塑膠彩、炭筆及粉彩布本
由Esther Schipper借出,尚待完成委約創作及收藏程序
圖片:© Ludger Paffrath,圖片由EstherSchipper提供
|
|
展覽是十多年來首個在本港舉辦的大型畢加索展覽,呈現這位二十世紀歐洲大師與當代亞洲藝術家前所未有的跨文化和跨世代對話。
|
|
巴勃羅.畢加索,《多拉•瑪爾肖像》
1937年,油彩布本
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圖片:© GrandPalaisRmn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 Mathieu Rabeau
|
|
田名網敬一,《畢加索〈母子像〉之悅樂118號》
2020 / 2021年,塑膠彩布本
由NANZUKA借出,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 田名網敬一,圖片由NANZUKA提供
|
|
|
巴勃羅.畢加索,《海邊的人像》
1931年,油彩布本
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圖片:© GrandPalaisRmn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 Mathieu Rabeau提供
|
|
馮國東,《身體》
1978年,油彩布本
M+,香港
©馮兮
圖片:M+,香港
|
|
|
|
請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作品、體驗互動藝術及表演並對之加以詮釋。
|
|
|
Art Central 2025 回歸標誌性中環海濱場,匯聚國際、區域性及香港畫廊,展示來自亞洲及全球的傑出藝術家;並呈獻由客席策展人策劃的多元藝術節目,包括委約創作的藝術裝置、表演、影像藝術、講座、導覽、工作坊等。
|
|
|
呈獻六位知名藝術家作品。他們對亞太地區藝術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並持續啟發新生代創作者。特別專題由鄭得恩策劃,內容包括畫廊展覽及展會現場影像放映。
|
|
|
|
為首年及第二年參展的畫廊提供平台,展示前衛或尚未被發掘的藝術家,呈獻更具突破性的創作。藝術家圍繞與感知、傳統及複雜而無法言喻的情感等主題,運用創新技法突破各自題材及媒介的界限,銳利地審視世界。
|
|
|
戴瑩,《神廟 2》,2025
宣紙,織物,屏幕,棉布,不銹鋼,硃砂,中式顏料,水,瓷盤,電池燈泡
330 x 250 x 180 厘米
|
|
|
|
唐納天大型藝術裝置
《 A Brazen Rift (After Branzi) 》(2025)
|
建築圖紙作為一種媒介,在紮根當下的同時,也揣摩著各種未來的可能性。基於建築師作為空間創造者的責任,它們呼籲對其塑造的環境的未來作出回應。
|
|
|
|
|
歷史與史學間存在著一個謹慎的選擇和呈現過程。藝術家及研究者對霸權敘事提出質疑和挑戰,並以充滿想像力的獨特視角進行回應。Art Central 2025 影像藝術節目匯集擁有這種特質的藝術家,他們利用無分國界的實踐手法,帶領我們進入流動影像的世界,探索不斷變化的邊界 —— 直到我們立足於即將來臨的未來之岸。
|
|
|
|
表演: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
|
Art Central 的表演節目匯集了於實踐藝術創作中與 Ader 擁有同樣熱枕的藝術家。他們的素材來源於不同時段的自身,或是時間的流逝,以姿態的迴響探索歷史、物質與身體,遊戲於藝術實驗中,直面過去,開啟玩味而富有創造力的空間。
|
|
|
|
請透過新晉到著名藝術家的視角觀看世界,在藝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包氏畫廊及賽馬會展廊
2025-3-22 ~ 4-4
|
|
|
珍藏名作系列
林偉而,《喝采》,2024
油畫,40 x 50 厘米
|
|
「Collect Hong Kong 2025」展示從新晉到知名藝術家的傑作,彰顯嶄新的藝術力量。最終精選近 350 件作品,涵蓋掛畫、陶藝、攝影、雕塑、裝置藝術及混合媒介藝術等多種媒介,以呈現香港藝術界的多元面貌與蓬勃活力。
|
|
珍藏名作系列
莫一新、文鳳儀,《莫文宇宙圖式:破櫺》,2024
宣紙上墨彩及灼孔
|
莫氏和文氏的作品將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元素融為一體,運用他們對山水、自然和宇宙的獨特見解,以『雙拼式』構圖展現他們詮釋的宇宙圖式。
——「Collect Hong Kong 2025」顧問馮永基教授
|
|
香港藝術學院
姚志良,《守護天使》,2024
Painted Cast Vinyl,35 x 22.4 x 17.1 厘米
|
|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陳錦倫,《Untitled》,2024
木材、丙烯酸,33 x 66 厘米
|
|
|
讓藝術學生與專業藝術家的作品同時展出,讓我們能更直接地體驗新晉藝術家的創作視角,以及鮮明的地域與環境特徵。
|
|
策展人之選
黎東耀,《指上山水》,2019
水墨紙本,110 x 62 厘米
|
|
|
透過感官探索,能更深刻地體驗當下,增強對環境的覺知。請通過五感體驗展覽,記住你的感受!
|
AIRSIDE 312號舖GATE33藝文館
2025-3-14 ~ 7-13
週一至週四 ( 12 PM ~ 8 PM )
週五至週日 ( 11 AM ~ 9 PM )
|
|
|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AIRSIDE常設藝廊GATE33藝文館於香港「藝術三月」舉辦以ASMR為主題的大型沉浸式多重感官展覽——《感官怪奇:走進ASMR的世界》。
ASMR ( 自主感官經絡反應 ) 是一種能令人感到深層放鬆或莫名愉悅的感官體驗,常因特定聲音或動作而觸發,例如低語、輕敲聲或刮刷物件的觸感等。
|
|
View of 'I Can Sleep Standing, Let Alone Sitting' (2025)by AK Kan & Kin Lam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現場重新呈現港鐵、巴士及小巴場景及其獨特聲景,展現三者成為香港人每日「安睡場所」的箇中原因;《香港聲景》則帶觀眾「近距離聆聽」從公開徵集中得來的本土聲音作品,尋找屬於香港的 ASMR。
|
|
Kin Lam and AK Kan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an exhibition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Works by Bob Ross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
已故電視節目主持人兼畫家 Bob Ross 因溫婉的聲音、柔和的筆觸,被新一代公認為「ASMR 教父」。
|
|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Photo: South Ho
|
展覽核心為佔地超過 1,000 平方呎的「ASMR 領域」,場內有標誌性的「特長梳化」——以超過一公里長的條狀柔軟靠枕構建而成,供觀眾在舒適放鬆的空間專心觀賞和聆聽眾多ASMR作品,連結視覺、聽覺和觸感,進入另類感官體驗。
|
|
View of 'that feeling//immeasurable thirst' (2021) by Tobias Bradford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an exhibition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對許多人而言,ASMR是一種舒緩壓力、對抗孤獨及焦慮的自我療癒方式,它同時成為席捲全球的文化運動。
|
|
|
請透過參觀1a空間的展場,重新思考「空間」的多重意義。
|
【駐留地點】牛棚藝術村1a空間
2025-2-20 ~ 3-30
【展覽地點】Art Basel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樓大堂1a空間展位
2025-3-26 ~ 30
|
☆展覽於Art Basel展位展出,需購票進場☆
按此購買門票
|
|
|
1a空間呈獻「 i(n)s(pace) :___ 1a空間藝術駐留及展覽計劃」,這不只是一個填字遊戲,更是公眾對藝術的想法。留白的空間象徵著以全新的構想及視角探討藝術教育,再由藝術家或觀眾詮釋,用自身經驗和視野填上空白位置。
|
|
|
透過藝術探索生活中的控制與不確定、計劃與未知,通過創作來連結自己與生活。此外,參加者還能利用藝術的療癒力量來舒緩壓力,增進對自我的理解。
|
|
|
|
聲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意味著甚麼?打開感官,與周圍的聲音互動!通過感官體驗和觀察,發現聲音如何塑造我們的環境並影響我們的感知。一起聆聽、創作,並通過聲音藝術建立聯繫!
|
|
|
|
工作坊旨在為即將在巴塞爾藝術香港展會舉行的「This is proper panda」表演籌集資金。為新晉藝術家、藝術系應屆畢業生或在讀學生提供指導,協助他們籌備藝術項目。參加者將探討符合當代藝術界「以錢為先,藝術為次」風氣的藝術實踐。基於討論內容,參加者將會創作標語和街招,並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展出。
|
|
|
黎仲民 - Cosmic Temporary 臨時宙域
|
臨時宙域是一個有關聲音藝術的表演。受星體在太空中相遇啟發,這個組合也是臨時構成的。每個表演成員的樂器,音質與玩法有別,在空間與音域之中找尋可能的「朔望」( 並列 )。
|
|
|
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並透過對談,加深對藝壇的認識。請嘗試在參觀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見解。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開幕之夜
2025-3-27 (4:00 PM ~ 8:00 PM)
公眾開放
2025-3-28 ~ 29 (2:00 PM ~ 8:00 PM)
2025-3-30 (12:00 NN ~ 6:00 PM)
|
|
|
|
展出來自全球著名藝廊代理的二十及廿一世紀的現代及當代藝術作品,涵蓋畫作、雕塑、繪畫、裝置、攝影作品、電影、錄像及數碼藝術等作品。
|
|
|
|
專為亞洲及亞太區藝術家的策展項目而設,呈獻二十世紀至今的藝術之作。
|
|
|
|
為全球新一代當代藝術家在他們事業起步初期提供國際級的展示平台,參展藝廊可展出一位旗下新晉藝術家的全新作品。
|
|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呈獻,舉辦由藝術家創作及以藝術家為主題的影片放映會。
|
|
|
|
探索現當代藝術家呈獻的專題展覽,由藝廊在展位獨立空間展出。
|
|
|
|
由Alexie Glass-Kantor策展,展示全球著名藝術家創作的大型雕塑及裝置,突破傳統展會展位的界限,給予觀眾另一番的藝術體驗。
|
|
|
|
【系統顯示:你已進入藝文瑰寶殿,狼人嚮導正與你對話】
|
嗷嗚!!!今天不是月圓之夜,我不會把你吃掉的。
我一直對你暗中觀察,能夠來到藝文瑰寶殿,果然是資深的藝文青。
這裏有十項終極任務,趕快出發吧!
.
順帶一提,我才不古怪(伸爪)
|
/>,,,, フ
| ╬▔҂҂▔ |__
/` ミ__皿_ノ
|
|
|
請了解傳統民間工藝與當代藝術之間的協同關係,並嘗試分辨織物的來源地。
|
CHAT六廠
2025-3-15 ~ 7-13
( 11:00 AM ~ 7:00 PM )
星期二休息
|
|
|
展覽呈現了多樣化的民間工藝,包括手工編織與絲網印刷的中國織物、傳統印尼織物以及中亞裝飾圖案等。
來自亞洲各地的 13 位藝術家將共同展出他們的作品,涵蓋中國內地、香港、韓國、台灣、日本、哈薩克斯坦、印尼、馬來西亞和土耳其,展現跨越地域與文化的藝術對話。
|
|
土耳其藝術家古納斯.特科爾 ( Güneş Terkol,1981年出生 ) 受CHAT 六廠與沙迦藝術基金會聯合委約創作,旨在展現印尼弗洛勒斯的傳統紡織技術與社區文化。
|
圖片提供:古納斯.特科爾及Ferda Art Platform
攝影:Barıs Özçetin
|
|
貝瓦吉將峇里島海岸收集的塑膠繩拆解並紡成纖細而多彩的線,賦予廢棄材料新的生命。
|
|
中國織物收藏家何永娣慷慨借出的珍貴土布收藏。土布,即手工紡織、手工絲網印刷的織物。
|
|
|
圖片提供: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香港
|
|
|
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並透過對談,加深對藝壇的認識。請嘗試在參觀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見解。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開幕之夜
2025-3-27 (4:00 PM ~ 8:00 PM)
公眾開放
2025-3-28 ~ 29 (2:00 PM ~ 8:00 PM)
2025-3-30 (12:00 NN ~ 6:00 PM)
|
|
|
Art Basel 香港展會是展示亞洲及其他地區頂尖藝廊代表作品的最佳平台,讓觀眾深入了解亞洲區內多元藝術創作的概況,同時觀賞資深及新晉藝術家的作品。展會展出了來自各個國家及地區的藝廊之精彩作品,為觀眾帶來六大展區:
|
|
|
展出來自全球著名藝廊代理的二十及廿一世紀的現代及當代藝術作品,涵蓋畫作、雕塑、繪畫、裝置、攝影作品、電影、錄像及數碼藝術等作品。
|
|
|
|
專為亞洲及亞太區藝術家的策展項目而設,呈獻二十世紀至今的藝術之作。
|
|
|
|
為全球新一代當代藝術家在他們事業起步初期提供國際級的展示平台,參展藝廊可展出一位旗下新晉藝術家的全新作品。
|
|
|
探索現當代藝術家呈獻的專題展覽,由藝廊在展位獨立空間展出。
|
|
|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呈獻,舉辦由藝術家創作及以藝術家為主題的影片放映會。
|
|
|
|
由Alexie Glass-Kantor策展,展示全球著名藝術家創作的大型雕塑及裝置,突破傳統展會展位的界限,給予觀眾另一番的藝術體驗。
|
|
|
|
|
請透過參觀1a空間的展場,重新思考「空間」的多重意義。
|
【駐留地點】牛棚藝術村1a空間
2025-2-20 ~ 3-30
【展覽地點】Art Basel -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樓大堂1a空間展位
2025-3-26 ~ 30
|
☆展覽於Art Basel展位展出,需購票進場☆
按此購買門票
|
|
|
1a空間呈獻「 i(n)s(pace) :___ 1a空間藝術駐留及展覽計劃」,這不只是一個填字遊戲,更是公眾對藝術的想法。留白的空間象徵著以全新的構想及視角探討藝術教育,再由藝術家或觀眾詮釋,用自身經驗和視野填上空白位置。
|
|
|
透過藝術探索生活中的控制與不確定、計劃與未知,通過創作來連結自己與生活。此外,參加者還能利用藝術的療癒力量來舒緩壓力,增進對自我的理解。
|
|
|
|
聲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意味著甚麼?打開感官,與周圍的聲音互動!通過感官體驗和觀察,發現聲音如何塑造我們的環境並影響我們的感知。一起聆聽、創作,並通過聲音藝術建立聯繫!
|
|
|
|
工作坊旨在為即將在巴塞爾藝術香港展會舉行的「This is proper panda」表演籌集資金。為新晉藝術家、藝術系應屆畢業生或在讀學生提供指導,協助他們籌備藝術項目。參加者將探討符合當代藝術界「以錢為先,藝術為次」風氣的藝術實踐。基於討論內容,參加者將會創作標語和街招,並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展出。
|
|
|
黎仲民 - Cosmic Temporary 臨時宙域
|
臨時宙域是一個有關聲音藝術的表演。受星體在太空中相遇啟發,這個組合也是臨時構成的。每個表演成員的樂器,音質與玩法有別,在空間與音域之中找尋可能的「朔望」( 並列 )。
|
|
|
請透過新晉到著名藝術家的視角觀看世界,在藝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包氏畫廊及賽馬會展廊
2025-3-22 ~ 4-4
|
|
|
「Collect Hong Kong 2025」展示從新晉到知名藝術家的傑作,彰顯嶄新的藝術力量。最終精選近 350 件作品,涵蓋掛畫、陶藝、攝影、雕塑、裝置藝術及混合媒介藝術等多種媒介,以呈現香港藝術界的多元面貌與蓬勃活力。
|
|
珍藏名作系列
莫一新、文鳳儀,《莫文宇宙圖式:破櫺》,2024
宣紙上墨彩及灼孔
|
莫氏和文氏的作品將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元素融為一體,運用他們對山水、自然和宇宙的獨特見解,以『雙拼式』構圖展現他們詮釋的宇宙圖式。
——「Collect Hong Kong 2025」顧問馮永基教授
|
|
香港藝術學院
姚志良,《守護天使》,2024
Painted Cast Vinyl,35 x 22.4 x 17.1 厘米
|
|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陳錦倫,《Untitled》,2024
木材、丙烯酸,33 x 66 厘米
|
|
|
讓藝術學生與專業藝術家的作品同時展出,讓我們能更直接地體驗新晉藝術家的創作視角,以及鮮明的地域與環境特徵。
|
|
策展人之選
黎東耀,《指上山水》,2019
水墨紙本,110 x 62 厘米
|
|
HKDI Gallery今年推出三個引人入勝的年度展覽:「巴黎 1874 ‧ 印象派之夜:一場沉浸式探索虛擬之旅」、「有溫度的存在:廣州設計三年展 - 香港特展」,以及「IITERNITI + U 韓國虛擬女團展」。
|
|
|
巴黎 1874 ‧ 印象派之夜:一場沉浸式探索虛擬之旅
|
2025-1-24 ~ 5-11
( 10:00 AM ~ 8:00 PM )
逢星期二休館
|
|
|
「巴黎 1874 ‧ 印象派之夜:一場沉浸式探索虛擬之旅」,將提供沉浸式虛擬實境體驗,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首個印象派展覽的開幕之夜。參與者將與莫奈、雷諾瓦和德加等標誌性的印象派藝術家一同探索印象派運動的起源及影響。
|
|
|
2025-1-24 ~ 4-13
( 10:00 AM ~ 8:00 PM )
逢星期二休館
|
|
|
「有溫度的存在:廣州設計三年展 - 香港特展」,基於2024年的廣州設計三年展重新策展,呈現廿二個重要當代中國設計作品,以各種「溫度」反映富有情感和人文關懷的創造力,並同時展示中國當代設計在推動當下文化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所擔任的重要角色。
|
|
|
2024-12-19 ~ 2025-4-13
( 10:00 AM ~ 8:00 PM )
逢星期二休館
|
|
|
「IITERNITI + U - 韓國虛擬偶像展覽」則透過各種獨特的互動裝置,能夠與全球首個人工智能驅動的虛擬偶像團體—IITERNITI進行即時互動。這個展覽重新定義了人類與AI互動的界限,讓參觀者能夠與偶像互動,體驗獨特而個人化的體驗。
|
|
|
請在欣賞作品時,思考自身的日常,尋找想法的同與不同。
|
JCCAC L1藝廊及中庭
2025-3-15 ~ 30
( 11:00 AM ~ 8:00 PM )
|
|
|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欣然呈獻 2025 年巴塞爾藝術展 香港展會平行展覽《廠景》,展覽由客席策展人高穎琳策劃,以藝術工廠的日常風景為主題,展示了共 11 位駐 JCCAC 藝術家的創作。
|
|
沈君怡,《無聲的守護者》,2025
水墨設色銅箔紙本,80 x 40 厘米
|
這幅作品探討了在競爭與力量的較量中,微小而柔弱的存在如何默默地承受與守護。樹木的無聲堅守象徵著對自然的尊重與珍惜,提醒我們在追求目標的同時,不要忽略那些在背後默默支持我們的力量。同時,這也反映了生活中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如何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旅程。
|
|
許韻瑜,《Fairytale & Nightmare I》,2025
塑膠彩木板,50 x 60 厘米
|
|
許韻瑜,《Fairytale & Nightmare II》,2025
塑膠彩木板,50 x 60 厘米
|
|
|
在童話故事《驢皮公主》(Peau d'âne) 中,公主因父王決定 娶自己為妻而感到絕望,在多次刁難和拒絕國王失敗後,決 定捨棄公主的身份,披着骯髒可笑的驢皮逃至另一國度,以 驢皮的身份過着隱姓埋名的刻苦生活。在那段時間,驢皮唯 一的快樂就是每逢休息日,她便會在其狹小的房間中,換上 藏起來美麗衣裳和珠寶,變回公主的模樣。
|
|
林欣傑,《迎向消逝的年代》,2021,2025
混合媒介 ( 電腦、馬達、運輸帶、顯示器、消毒噴霧機、熱敏打印機 ),120 x 250 x 180 厘米
|
|
李嘉輝,《光的碎片-在派對中》,2024
數碼打印銅版畫紙本,19 x 19 厘米
|
|
禤紀君,《河邊》,2024
棉線刺繡、棉麻布本,8 x 8 厘米
|
走過每趟旅程後,會發現最喜歡的風景,
也許就在身邊,尋找的東西早已擁有。
|
|
|
|
透過感官探索,能更深刻地體驗當下,增強對環境的覺知。請通過五感體驗展覽,記住你的感受!
|
AIRSIDE 312號舖GATE33藝文館
2025-3-14 ~ 7-13
週一至週四 ( 12 PM ~ 8 PM )
週五至週日 ( 11 AM ~ 9 PM )
|
|
|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AIRSIDE常設藝廊GATE33藝文館於香港「藝術三月」舉辦以ASMR為主題的大型沉浸式多重感官展覽——《感官怪奇:走進ASMR的世界》。
ASMR ( 自主感官經絡反應 ) 是一種能令人感到深層放鬆或莫名愉悅的感官體驗,常因特定聲音或動作而觸發,例如低語、輕敲聲或刮刷物件的觸感等。
|
|
View of 'I Can Sleep Standing, Let Alone Sitting' (2025)by AK Kan & Kin Lam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現場重新呈現港鐵、巴士及小巴場景及其獨特聲景,展現三者成為香港人每日「安睡場所」的箇中原因;《香港聲景》則帶觀眾「近距離聆聽」從公開徵集中得來的本土聲音作品,尋找屬於香港的 ASMR。
|
|
Kin Lam and AK Kan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an exhibition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Works by Bob Ross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
已故電視節目主持人兼畫家 Bob Ross 因溫婉的聲音、柔和的筆觸,被新一代公認為「ASMR 教父」。
|
|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Photo: South Ho
|
展覽核心為佔地超過 1,000 平方呎的「ASMR 領域」,場內有標誌性的「特長梳化」——以超過一公里長的條狀柔軟靠枕構建而成,供觀眾在舒適放鬆的空間專心觀賞和聆聽眾多ASMR作品,連結視覺、聽覺和觸感,進入另類感官體驗。
|
|
View of 'that feeling//immeasurable thirst' (2021) by Tobias Bradford in 'WEIRD SENSATION FEELS GOOD: The World of ASMR' at AIRSIDE, an exhibition present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ArkDes and the Design Museum. 2025. Photo: South Ho
|
|
對許多人而言,ASMR是一種舒緩壓力、對抗孤獨及焦慮的自我療癒方式,它同時成為席捲全球的文化運動。
|
|
大館首屆藝術周將匯聚新晉藝術家的創新藝術表演、引人入勝的文化活動、延⻑的展覽時間安排,以及商業藝廊的多元呈現。「突破」系列展覽延長開放時間,展出的三個個展由三位女性藝術家透過多種⽅式探索物質與敘事。
|
|
艾莉斯亞.夸德:彼托邦
策展人:何苑瑜
2025年1月10日 - 4月6日
賽馬會藝方一樓
|
|
胡曉媛:異路
策展人:皮力、王姝曼
2025年1月24日 - 4月13日
賽馬會藝方一樓
|
|
梅芙.布倫南:物方志
策展人:梁瑋珵
2025年3月21日 - 6月8日
賽馬會藝方三樓
|
|
|
大館將上演兩場現場藝術:⻑居倫敦的⾺來⻄亞華裔藝術家陸明龍帶來名為《NOX》的現場表演及電影放映;來⾃阿姆斯特丹,以女性主導的創意⼯作室和研究實踐計劃affect lab發起與創作,上演《滲入元宇宙》。
|
|
《NOX》
藝術家:陸明龍
現場表演 + 影像放映
|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7 pm - 7:45 pm、9 pm – 10:30 pm
洗衣場石階
|
|
《滲入元宇宙》
藝術家:affect lab
數字舞蹈派對
|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7 pm - 7:45 pm、8 pm - 8:45 pm
F倉展室
|
|
|
藝術周期間,駐⼤館的商業藝廊將舉辦⼀系列多樣⽽引⼈入勝的展覽。
|
|
|
2025年2月20日- 4月8日(星期二至六)
10 am – 7 pm
季豐軒畫廊
|
|
|
|
Dominique Fung: Beneath the Golden Canopy
|
2025年3月24日- 5月16日(星期一至六)
10:30am – 7 pm
MASSIMODECARLO Gallery
|
|
|
|
2025年3月24日- 4月26日
10 am – 7 pm(星期一至五)
11 am – 7 pm(星期六)
Ora-Ora
|
|
|
|
2025年3月5日- 3月29日(星期二至六)
11 am – 7 pm
Touch Gallery
|
|
|
|
2025年3月20日- 4月27日(星期二至六)
12 pm – 6 pm
土壤文創
|
|
|
|
請欣賞畢加索及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洞察藝術家如何以個人風格進行跨世代交流,並理解其中的轉化及藝術發展。
|
M+ 二樓西展廳
2025-3-15 ~ 7-13
|
|
|
展覽以全新的獨特視角詮釋巴勃羅・畢加索 ( 西班牙籍,1881–1973 ) 的深遠影響。由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借出畢加索的六十多件傑作,與約130件M+藏品展開對話。這些M+藏品出自三十位亞洲及海外亞洲藝術家之手,創作時間由二十世紀初橫跨至今天。
|
|
巴勃羅.畢加索,《朝鮮大屠殺》,1951年
油彩、合板,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圖片:© GrandPalaisRmn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 Mathieu Rabeau
|
|
藤原西蒙,《Who對Who對Who? ( 一場大屠殺的景象 )》,2024年
塑膠彩、炭筆及粉彩布本
由Esther Schipper借出,尚待完成委約創作及收藏程序
圖片:© Ludger Paffrath,圖片由EstherSchipper提供
|
|
展覽是十多年來首個在本港舉辦的大型畢加索展覽,呈現這位二十世紀歐洲大師與當代亞洲藝術家前所未有的跨文化和跨世代對話。
|
|
巴勃羅.畢加索,《多拉•瑪爾肖像》
1937年,油彩布本
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圖片:© GrandPalaisRmn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 Mathieu Rabeau
|
|
田名網敬一,《畢加索〈母子像〉之悅樂118號》
2020 / 2021年,塑膠彩布本
由NANZUKA借出,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 田名網敬一,圖片由NANZUKA提供
|
|
|
巴勃羅.畢加索,《海邊的人像》
1931年,油彩布本
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
© Succession Picasso 2025
圖片:© GrandPalaisRmn ( Musée national Picasso-Paris ) / Mathieu Rabeau提供
|
|
馮國東,《身體》
1978年,油彩布本
M+,香港
©馮兮
圖片:M+,香港
|
|
|
|
請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作品、體驗互動藝術及表演並對之加以詮釋。
|
|
|
Art Central 2025 回歸標誌性中環海濱場,匯聚國際、區域性及香港畫廊,展示來自亞洲及全球的傑出藝術家;並呈獻由客席策展人策劃的多元藝術節目,包括委約創作的藝術裝置、表演、影像藝術、講座、導覽、工作坊等。
|
|
|
呈獻六位知名藝術家作品。他們對亞太地區藝術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並持續啟發新生代創作者。特別專題由鄭得恩策劃,內容包括畫廊展覽及展會現場影像放映。
|
|
|
|
為首年及第二年參展的畫廊提供平台,展示前衛或尚未被發掘的藝術家,呈獻更具突破性的創作。藝術家圍繞與感知、傳統及複雜而無法言喻的情感等主題,運用創新技法突破各自題材及媒介的界限,銳利地審視世界。
|
|
|
戴瑩,《神廟 2》,2025
宣紙,織物,屏幕,棉布,不銹鋼,硃砂,中式顏料,水,瓷盤,電池燈泡
330 x 250 x 180 厘米
|
|
|
|
唐納天大型藝術裝置
《 A Brazen Rift (After Branzi) 》(2025)
|
建築圖紙作為一種媒介,在紮根當下的同時,也揣摩著各種未來的可能性。基於建築師作為空間創造者的責任,它們呼籲對其塑造的環境的未來作出回應。
|
|
|
|
|
歷史與史學間存在著一個謹慎的選擇和呈現過程。藝術家及研究者對霸權敘事提出質疑和挑戰,並以充滿想像力的獨特視角進行回應。Art Central 2025 影像藝術節目匯集擁有這種特質的藝術家,他們利用無分國界的實踐手法,帶領我們進入流動影像的世界,探索不斷變化的邊界 —— 直到我們立足於即將來臨的未來之岸。
|
|
|
|
表演:In Search of the Miraculous
|
Art Central 的表演節目匯集了於實踐藝術創作中與 Ader 擁有同樣熱枕的藝術家。他們的素材來源於不同時段的自身,或是時間的流逝,以姿態的迴響探索歷史、物質與身體,遊戲於藝術實驗中,直面過去,開啟玩味而富有創造力的空間。
|
|
|
各位藝文青,恭喜你已完成任務!
在繼續前往下一段藝文旅程之前,進入休息站,好好治癒身心吧!
這裏不僅是放鬆的好地方,說不定還能找到能夠提升技能的珍貴道具喔!
.
好好享受這段休息時間,為接下來的冒險做好準備吧!
|
|
藝術三月玩得愉快嗎?有看到喜歡的展品嗎?
如果有的話,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
嘻嘻,為了讓大家在藝術三月玩得更愉快,
art-mate正在舉辦限定活動!
|
|
我們將收集照片,日後與各位藝文青分享,敬請期待!
(✧ω✧)
|
即日起至2025年4月11日,將展品照片及其資料 ( 如作品名稱、製作年份、媒介、簡介等 ) 發送到 art-mate 社交平台,將有機會獲得art-mate HKD 50 優惠券 ( 得獎名額三個 ),憑優惠券於art-mate購票即減HKD 50!得獎名單將在2025年4月25日,於art-mate Facebook 及 Instagram專頁公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