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編劇劇本寫作計劃」於2007年首辦,旨在發掘和培訓青年編劇,並提供一個發表新作的平台。透過不同階段的活動,包括講座、工作坊、文本指導、試演、文本重整等,參加者將會得到磨練和實踐的機會,以啟發其創意及提升創作水平。歷屆獲上演的優勝劇本包括《愛情山手線》(2010) 、《房間裏的女人》(2012) 、《螢火》(2013)、《再見十二浦》(2015)、《赤城頌》(2018) 、《扣題》(2020)。
編劇家系列講座、劇本公開徵集及初審階段已完成,三位初審評判黃詠詩、龐士榤及羅靜雯在眾多劇本中選出六個具啟發性、具創意、有潛質發展成演出的劇本,並由專業戲劇工作者張飛帆及羅靜雯擔任文本指導,定期與入選編劇進行創作會議。經過多次會議,我們把六個劇本搬上舞台,以簡約形式進行試演,並即場進行演後座談,讓編劇與觀眾作公開討論及交流。
每場演出均會邀請專業戲劇人,為新劇本作即時評論,讓劇本可得到更多養份,繼續成長。其後編劇會再為其作品作最後修改,並由三位最終審批評判陳志樺、林愛華及司徒慧焯從六個入選劇本中,挑選最具表演性及創意、技巧成熟的冠、亞、季軍劇本及三個優異劇本。
6月9日(星期四) 8pm《童黨》
如果左手唔覺意跌咗嚿石頭,右手會幫手執;如果嚿石頭砸親左腳,右腳又會幫手撐住。無論發生乜事,我哋都唔會怪責左手,而係一齊承擔。
此之謂手足。
6月10日(星期五) 8pm《曱甴》
事情變得陌生,是因為我們愛的,不如我們所想地轉變。一家三口七百呎內尋找理想,生活被數之不盡的曱甴干擾。母親不能將曱甴消滅,選擇與它們共處;父親面對妻子的變異,選擇奮力令妻子、家庭回復當初;備受保護的兒子,如何回顧他的成長史?
6月11日(星期六) 3pm《家希》
他們是父子,也不是父子。直到母親昏迷後肝臟衰竭,只餘下三天的性命,他們頓時被推進絕望的分岔口──要掙扎?還是懷緬?要握緊?還是讓她悄然流走?「這三天,我們應該/可以做甚麼?」絕望的家,到底如何能夠延續下去?
6月11日(星期六) 8pm《灰》
同運先鋒意外逝世,深櫃丈夫極力爭取將骨灰撒在花園,外母卻堅持放在龕位中不見天日。一罈骨灰,牽扯著兩段關係、無數回憶。兩個被遺落的人,為此展開連番角力……
6月12日(星期日) 3pm《世越後》
郵輪平白沉沒於水平線,義務救援者自告奮勇,潛入深海把罹難者帶回家。春日年復一年來臨,回歸正常生活的潛水員卻永遠被困於沉船的陰影。
遠在韓國的故事,可能也是我們的故事。
6月12日(星期日) 8pm《品德教育》
學校改革:學生功名,不再賴以分數成績,端看品德操行。
教師、學霸、庸才,捲入教育的陰暗漩渦,向制度抗衡、與強權角力。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粵語演出 In Cantonese
▪ 適合六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 遲到者須待節目適當時候方可進場
▪ 如遇特殊情況,影話戲保留更改節目及表演者的權利
▪ 本節目為劃位演出,屆時將按照當時防疫政策安排座位
▪ 除獲豁免人士外,所有人士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掃描場所二維碼,並符合「疫苗通行證」要求,才獲准進入康文署場地。
Username | |
Password | |